11.答案一:移開地宮口的巨石露出蓋板,清理蓋板并繪圖,撬開蓋板打開地宮。
答案二:先移開地宮口的巨石露出蓋板,然后清理蓋板并繪圖,最后撬開蓋板打開地宮。
第十天
1.B(A項“冠蓋、樹冠、怒發(fā)沖冠”的“冠”均是名詞,讀ɡuān,C項“角色”的“角”讀jué,D項“削足適履”的“削”讀xuē)
2.B(“愛莫能助”指心里愿意幫助,但因力量不夠或條件所限而做不到,這里開墾荒山是愿望,自身力量明顯小于愿望,應為“力不從心”或“無能為力”。“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學習幾何是掌握點、線、面、體等科學規(guī)律的不斷提高的過程,跟處理一項一項普通的事情不同,這里應為“循序漸進”。“暗無天日”形容社會極端黑暗,政治腐敗,貶義,這里應為“天昏地暗”。)
3.C(A項關(guān)系顛倒;B項“其”與“個”重復;D項“難免”運用錯誤。)
4.B(A.步—部B.井—阱 談—淡C.提—題D.致—制)
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用法,四個詞均多次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過,難度不大,其中C項是錯誤的,“乘”沒有“巡視”的用法,根據(jù)前后文義,“乘”在這里應解釋為“登”。“乘城”意為“登城”。
6.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四個詞語也在課本中出現(xiàn)過,其中A項“反間”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相同,其余均不同:B項,南面:古義,指居帝位;今義,南方。C項,鼓噪:古義,擂鼓和吶喊;今義,喧嚷。D項,擾亂:古義,均為形容詞,都是“混亂”的意思;今義:動詞,“攪亂,使混亂或不安”的意思。
7.本題考查言虛詞的用法,也有四句話出自中學語文課本,根據(jù)文意,B項中的兩個“于”都是介詞,但意義不相同,前一個解釋為“向”,后一個解釋為“表被動,可釋為被”,是正確的選項。其余三個虛詞的意思是:表目的的連詞,表相承的副詞,表相承的連詞。
8.本題考查文句的翻譯。B項中的“他”,根據(jù)前后文,不作代詞用,應為形容詞,解釋為“別的,另外的”。本題答案應選B項。
9.本題考查信息的篩選,解答此題,應將句子放回原文中去分析。①句不是寫田單,②、③、④皆表現(xiàn)田單兵不厭詐手段,⑤句寫田單戰(zhàn)術(shù)高明,⑥句寫戰(zhàn)斗的結(jié)局。據(jù)此,本題答案應選C項。
10.本題是對整體文義的綜合考查,解答此題,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義,鑒別比較,切忌胡亂揣測。本題答案應選C項,C項中“打入敵軍內(nèi)部以作內(nèi)應”的內(nèi)容,,文中并未提及,屬于隨意添加。
11.(1)威武不能屈(2)天下誰人不識君(3)千樹萬樹梨花開(4)行成于思毀于隨(5)由儉入奢難
12.題目:書法家 結(jié)尾:高局長循聲望去,面露難色地說:“不寫了吧——能寫好的就數(shù)這兩個字……”[注意文體是小小說,而且是諷刺性作品,其標題應該含蓄并蘊含諷刺意味。既然是書法比賽,參會的理當是書法家;而高局長則是一個只會寫“同意”的“書法家”。以此為題,既與故事妙合,又揭示了作品的主題。結(jié)尾一般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內(nèi)容上的銜接,二是把握結(jié)句在主題體現(xiàn)方面的作用。從內(nèi)容來講,是“寫”還是“不寫”?惟其“不能寫”才可以顯出高局長這類人的官僚作風,起到諷刺的效果。]
第十一天
1.A(妍yán)
2.B(“肆無忌憚”形容任意妄為,沒有一點顧忌,不能做“罪行”的定語。“舍本逐末”指做事不抓根本,卻在枝節(jié)上用工夫,這里表達的意思是根本、枝節(jié)顛倒,應為“本末倒置”。“似是而非”是好像對而實際上并不對,不能用來修飾“態(tài)度”,應將改為“模棱兩可”。)
3.C(A項語序不當,應為“按編號依次停放”;B項成分殘缺,應在“危機”后加上“的事件再度表明”,同時刪去“要求”;D項“綱舉目張似的”多余。)4.C(A.提—題B.奇—其D.岡—崗)
5.(l)沒幾天便是立秋(2)收獲季節(jié)卻兩手空空
6.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意思對即可。
7.(1)將一個個節(jié)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diào)時光的飛逝。 (2)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強化作用。
8. A C E
9.(1)溫故而知新(2)非寧靜無以致遠(3)月涌大江流(4)禍患常積于忽微(5)任爾東西南北風
10.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最挺拔的—棵;見到奔騰的大海,你只要無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純凈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要無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第十二天
1.C (A:bēi.pí bì bài bì B:xiàn ch?n xiàn yàn qiā C:tián guōkuò huó shì D:zhèn shēn zhèn chén shèn)
2.A(“浩浩蕩蕩”形容廣闊或壯大,這里“幾個婦女”形成不了聲勢,上下矛盾。“轟轟烈烈”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班會”的場面達不到“轟轟烈烈”的程度。“虎視眈眈”,貶義,感情色彩使用不當。)
3.B(A項邏輯錯誤;C項“引起”“效應”搭配不當;D項成分殘缺,應在“明確”后加“的做法”。)
4.A(莫-漠,魚-漁,擾-撓,燥-躁,繼-既,栗-粟,實-時)
5. D(文:法令條文)
6. C(③④均為百姓愛戴感恩他)
7. A(“論難”是“論辯和質(zhì)疑”。“難”即“問難”,責問,質(zhì)疑)
更多快樂暑假寒假作業(yè)答案相關(guān)文章:
1.暑假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