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類新興運動,目前在我國開展的主要戶外休閑運動有登山、攀巖、蹦極、漂流、定向、滑雪、潛水、越野、溯溪、拓展等等。這些運動多數(shù)帶有探險性質,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戶外的興起,使人們逐步離開傳統(tǒng)的體育場館,走向荒野,縱情于山水之間,向大自然尋求人類生存的本質意義。
現(xiàn)代人玩得不亦樂乎,古人自不會讓我們專美。其實,數(shù)千年前的戶外運動就已然豐富多彩、璀燦奪目了。我們知道,戶外運動重娛樂,重參與,在競技方面稍顯不足。同樣,古人的戶外運動強調更多的也是娛樂性與技巧性,既享受休閑的快樂又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中國古代的戶外運動無論是形式、技法均有著鮮明的東方文化特征,流露出先民的聰明才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這些古代戶外運動有些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朝代的更替逐漸演變、消亡,而有些項目則與時俱進,歷經千年而不衰,直到現(xiàn)在仍然被不斷地改進和發(fā)展,在健身與娛樂方面起到它獨特的作用。
戰(zhàn)爭的文明從生產活動和軍事戰(zhàn)斗中轉化出來的一系列活動項目。
這里面最顯著的要屬御術、騎術和射箭了。生產生活需要便捷的交通工具,軍事戰(zhàn)爭需要更加機動靈活的運輸工具和強力的武器,馬匹和馬車開始走進了人類文明的歷史。擁有馬車的多寡,甚至一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千乘之國,萬乘之君,這里的"乘"就是馬車,春秋時期的馬車大會戰(zhàn),其壯觀場面應該不下于二戰(zhàn)的坦克大會戰(zhàn)。
馬車成為戰(zhàn)爭武器,馬車的駕駛技術自然也就被提升到一個相當?shù)母叨,御便是駕駛技術。戰(zhàn)爭頻繁地發(fā)生,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馬車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騎術漸漸代替了御術,而馬車也從戰(zhàn)斗一線退了下來,成了只負責后勤保障的交通工具。
馬鐙的發(fā)明使騎術突飛猛進,騎兵的作用日益顯著,由此發(fā)展出速度賽馬、馬戲等多種運動項目。田忌賽馬的典故膾炙人口。而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中就為我們描述了"百馬同轡,騁足并馳"的賽馬場面。直到現(xiàn)在,賽馬與賽車仍深受喜愛,F(xiàn)1和巴黎達喀爾拉力賽不過是歷史的延續(xù)。
無論是戰(zhàn)爭還是狩獵都需要一種遠距離投擲武器,弓箭橫空出世。射箭項目可謂古代戶外的鼻祖了,它在距今兩萬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xiàn)。在周代,射箭是一種禮儀,射箭活動要喝酒,還要奏樂。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把少數(shù)民族的射箭技術引入內地,與內地傳統(tǒng)的射箭結合,把射箭運動推向一個高潮。魏晉時期更是出現(xiàn)了歷史上的第一次"獎杯"賽。唐代女皇武則天在武舉制里規(guī)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
在中國歷史上,與射箭有關的典故故事不勝枚舉,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射石沒羽",北齊斛律光的"射落大雕",北周長孫晟的"一箭雙雕",唐朝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南宋岳飛"左右手射"等等。清代將"木蘭秋?"定為恒制,把承德作為涉獵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當時,由于射箭活動比較普及,加上中后期西方火器在中國進一步普及,射箭逐漸從軍事領域退出,成為純粹的戶外運動。
祭祀的影子從宗教祭祀和民俗活動中轉化形成了一批運動項目。
這里面屬龍舟競渡影響最久遠,傳播最廣泛?脊艑W家曾在浙江發(fā)現(xiàn)了一件春秋時期的青銅鉞,表面紋飾就是龍舟競渡,而且人戴著羽飾,動作整齊劃一,把競渡的場面描畫得比較形象,說明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龍舟競渡就已經出現(xiàn)。拯救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是為龍舟競渡增添了美麗的色彩。
實際上,競渡的起源是宗教祭祀。人們用龍的形象裝飾小舟,一路敲鑼打鼓熱鬧非凡,祈求風調雨順,幸福平安。在這樣的活動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了樂趣,任何事物,但凡有趣,就一定會獲得更多的'喜愛,于是從娛神變成了娛己。龍舟競渡就帶著宗教的身影,帶著對忠臣的懷念,走過了千年的時光,走出了南方的澤鄉(xiāng),走出了中國,成為整個東亞地區(qū)共同的運動休閑。
誕生于民俗的戶外運動可說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拔河、蕩秋千、踢毽子、放風箏、擊壤這些項目有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的不再局限于民俗,成為日常健身活動。
擊壤運動歷史悠久,起源甚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時代。堯帝時,有老人在路上玩擊壤,觀眾看得興起,說好啊好啊,這是堯帝治國有方。老人煩了,說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打井自己喝,耕田自己吃,干堯帝鳥事。擊壤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遠處找個目標,拿根長一尺四,寬三寸,前廣后銳的木棍投擲過去,砸中算贏。
發(fā)展到明代,演變?yōu)榇蜴,尜者,兩頭小中間大,兩寸多長,形如棗核。很形象的一個字。玩時,將尜放地上,拿一長木棍敲其一端,使之飛起,再用力擊出,看飛行的遠近,遠勝近負。尤其適合老人小孩健身之用。雖然這項運動逐漸消失,但說它是棒球的中國老祖先,也不為過吧。五千年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使得任何運動都能在中國找到影子;鹁娼恿σ膊贿^是漢代驅儺的現(xiàn)代變種而已。
古代的"三大球"純粹娛樂的是球類項目。
和今天人們對足球、籃球、橄欖球的瘋狂一樣,古人對"球"也是情有獨鐘,像什么蹴鞠、擊鞠、捶丸等等(其實也就是足球、馬球、高爾夫啦)。還不止這些,中國古代的球類運動種類豐富,比如十五柱球、步打球什么的,它們類似于現(xiàn)代的保齡球和曲棍球。
蹴鞠被認為是古代的足球。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在民間普及了。主張合縱的政治家蘇秦,在向魏王介紹齊國首都臨淄的繁榮時說,臨淄居民富裕歡樂,經常斗雞、走狗、蹴鞠,所以說蹴鞠在市民當中是一項典型的游戲活動。漢代的蹴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踢技巧,踢出動作來,還有一種是帶球門的蹴鞠比賽。帶球門的形式是一種競技性的比賽,當時的蹴鞠設有六個球門,六個守門員,還有正副裁判。封狼居胥的大將霍去病征戰(zhàn)塞外時,就以蹴鞠來訓練士兵。
唐代,蹴鞠由實心發(fā)展到了充氣球,這可比英國人的現(xiàn)代足球牛多了。球門也做了改進,當時也是兩種形式的球門,一種是兩個球門的形式,在場地兩端,豎兩根竹竿,上面扎網作為球門,是一種非常講究對抗性的競技比賽。另一種是在場地中間豎一個球門,在竹竿上扎上網子留一個球門洞,直接對抗性不太強烈,講究的是技巧,把球踢進了球門洞里,就算勝了,這是另一種形式。這也是中國古代戶外運動的一個特點,技巧至上,競技性比起西方體育則稍微遜色一點。
宋代,蹴鞠基本上延續(xù)著前代的形式,主要的還是單球門的形式。宋代蹴鞠除了球門的形式,還有一種是"白打"。"白打"就是花式足球,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十個人一塊踢,尤其強調技巧性,相當于現(xiàn)代足球當中的顛球吧!端疂G傳》的高俅,就是因為踢得一腳好球,提拔做了高官,這是蹴鞠盛行的一個標志。從宋元一直到明清,流行了千年的蹴鞠,逐漸走向衰落,雖然娛樂性增強了,但競技性卻不斷衰退,存在的能力、影響逐漸變小。
【古代有哪些戶外運動】相關文章:
4.古代避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