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大師王文娟
20世紀初,他們銳意進取、開風氣之先,他們在各自的行業(yè)不懈追求,成績卓然……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些跨世紀的大師,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重溫一個時代的精髓。
1926年12月19日生于紹興嵊縣,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越劇院小紅樓劇團團長,擅長越劇青衣。王文娟的丈夫是著名藝術家孫道臨。
八月的上海烈日炎炎,但37攝氏度的高溫也沒有澆熄上海書展的人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書展人氣最高的作者,并不是那些“明星作家”,而是一位86歲高齡的女士,她就是暌違多年再次現(xiàn)身的越劇大師——王文娟。
林黛玉這個角色太有誘惑
“演不好砍我的頭”
立“軍令狀”來演“林黛玉”
在王文娟的藝術生涯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飾演“林妹妹”一角,王文娟回憶說,對于許多不熟悉越劇的觀眾而言,拍攝于1962年的戲曲電影《紅樓夢》是他們了解這個劇種的開端。
其實,早在1955年,也就是王文娟剛加入上海越劇院那一年,編劇徐進開始著手策劃改編《紅樓夢》,對于這樣的構思,很多人并不看好,“一本一百多萬字的文學名著,如何改成3小時的戲曲作品?就算有了本子,誰又能演?”
一日,伊兵(編劇)和徐進到大眾劇場看戲,演出結束后到后臺,伊兵突然問王文娟:“你敢不敢演林黛玉?”王文娟那時正在卸妝,也就隨口回答了一句:“敢啊。”伊兵接著問:“你能演好嗎?”王文娟不假思索地回答:“演不好砍我的頭!”回憶起當時那么一個貿然的“軍令狀”,王文娟坦誠地說,雖然當時聽起來像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林黛玉這個角色對于演員來說實在太有誘惑了,她開始了全力以赴的準備工作。
連演五十四場,場場爆滿
這部劇在當時是作為國慶十周年的獻禮劇目,由哪個團來排演,由誰來演都是所有人矚目的焦點,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爭議,最終決定由上海越劇院二團演出,鐘泯擔任導演,徐玉蘭(越劇名家)飾演賈寶玉,王文娟飾林黛玉。
為了排好這出劇目,演活林黛玉這個角色,王文娟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細讀《紅樓夢》原著,反復地推敲他們之間的人物關系,將林黛玉的對話部分用紅色的筆標注出來,便于一看再看;除了基本功的準備之外,王文娟還觀摩了許多古畫中的侍女形象,作為她塑造林黛玉形象的借鑒。“林黛玉的難演之處,還在于這個人物擁有復雜多層次的情感,經常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要表現(xiàn)出她‘驚、氣、沖、退、悲、忍’六個層次的感情變化。”
“雖然在排練的過程中,耗神耗心,但最終的演出效果就如我們后來知道的那樣,大獲成功,連演五十四場,場場爆滿,贏得了文藝界的一片喝彩聲。”王文娟在她的新書《我的越劇人生——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中寫道:當時周恩來總理也來看了他們的演出,并提出建議,要求在字幕的處理上也要講究精細。后來周總理生病期間,也常在病榻上聽《紅樓夢》的唱段,并不止一次地說:王文娟演林黛玉就是合適。
黛玉訪黛玉:
陳曉旭求藝王文娟
王文娟扮演的“林妹妹”獲得觀眾的喜愛,也被同行后輩奉為“經典”,其中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乃是陳曉旭在電視劇版《紅樓夢》拍攝期間,專程求藝王文娟的故事,被人稱為“黛玉訪黛玉”。
王文娟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陳曉旭的那天,這位年輕的“林妹妹”著一身淡黃色的春裝,脖子上搭配白紗巾,既柔美又清新。王文娟看著曉旭連連稱贊:“樣子蠻好,很年輕,像一朵花……”
王文娟說陳曉旭是個有心人,來訪前做了很多功課,準備了一堆創(chuàng)作上的疑難問題。談話一開始,她就急切地拋出問題:“王老師,我真是碰到了很多難題。林黛玉寄人籬下,孤單無倚,體弱多病,她和寶玉的純真愛情又遭到破壞,處處給人一種哀傷愁苦的性格特點;可是拍攝中導演提出還要表現(xiàn)她開朗、愛說笑,甚至逗得別人捧腹大笑及尖刻、孤高等其他側面,這樣,不知觀眾能不能接受?”
王文娟聽得很開心:“你們的導演提得好,過去,無論舞臺劇或者拍電影,都受到限制,只反映了她和寶玉的愛情悲劇,表現(xiàn)她郁悒悲愁的一面多。實際上她有時很開朗,有猛然笑,抿著嘴角兒笑,嗤的一聲笑,笑得捂住胸口,笑得岔了氣、伏在桌上直叫唉呦……”
對于陳曉旭提出的“原來戲劇里表現(xiàn)的林黛玉的悲劇是封建家庭造成的,但電視連續(xù)劇中強調了她的性格悲劇”這個問題,王文娟印象很深,她當時的回答是:“林黛玉的悲劇很復雜,所以人物也難演,光講封建壓迫太簡單了;掌握她的'感情也要有分寸,沒有激情會平淡,感情太強烈又不像,尖刻了不可愛,不尖刻又不是林黛玉……”
王文娟說她自己在演這個戲時,也流了好些眼淚,每看一遍小說,每排一遍戲,都要流淚。
“我看黛玉這個人感情是非常深的,愛情就是她的生命,寶玉沒有了,她就死了。她爭取理想的生活,但決不去投靠人家,討好人家,決不用什么手段,而是以自己真誠的感情去換取對方真誠的感情。林黛玉是孤高自傲,因為她聰明,看事情看得深,肚子里有學問,所以要演好林黛玉首先要懂得詩,理解了她的詩才能理解她。”
回憶老伴:道臨愛護了我一生
道臨的信寫得多而勤
1962年,當越劇電影《紅樓夢》的拍攝進入尾聲的時候,王文娟也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件大事:和著名的電影演員孫道臨結婚。那一年,孫道臨已經41歲,王文娟也是36歲的成熟女性了,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下,這樣的婚姻也算奇事。王文娟自己也笑言道:“用現(xiàn)在的話說,我們就是標準的‘剩男剩女’了。”
在認識孫道臨之前,王文娟一心都撲在戲曲事業(yè)上,然后想著把弟弟妹妹培養(yǎng)成人,并無著心在自己的婚戀問題上,直到黃宗江這個“大媒”出現(xiàn)。黃宗江和孫道臨是多年同窗摯友,合作演出了《雷雨》等話劇,而黃宗江跟王文娟也是文藝圈的好友。1958年春天,王文娟記得很清楚,那是她和孫道臨正式認識的日子,黃宗江帶著孫道臨,徐玉蘭陪著她,兩人在作協(xié)招待所見了面。
“那天道臨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列寧裝,看起來書生氣十足。我本來就內向少言,意外的是,道臨也很少插話,在我印象中,電影界人士大多性格活潑,能說會道,身后的這位似乎是個例外。”臨走時,孫道臨提出送王文娟回家,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看過你演的《梁!泛汀段鲙洝……”
那次見面后,兩人就開始了通信,因為兩個人工作都常在外地,見面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只有以書信來寄情,王文娟說:“道臨的信寫得多而勤,常常是我的回信還沒有寄出,他新的一封信又寄到了;每次看完我的演出,他都會寫下觀后感,厚厚一疊寄給我。”
我的“花轎”是一張小板凳
當時的兩人都已經是文藝界的大紅人,和現(xiàn)在一樣,一旦戀情曝光,無論成與不成,都必然成為別人口中的話題,所以他們兩人的戀愛也談得辛苦,為了躲避人群,很少白天出門,約會都是在晚上散散步,看電影、逛街、吃飯這些安排是很少有的。
但這些都不是阻礙他們相愛的問題,當他們的戀愛關系日益公開之后,雙方單位的政審成為最大的障礙。
終于,經過重重困難,在朋友的支持下,兩人于1962年7月低調成婚,結婚照請同事幫忙拍攝,由王文娟的小弟擔任司儀,兩個人就穿著簡單的衣服在親友的祝福下完成了結婚儀式。
婚后的蜜月旅行,兩人計劃去杭州游玩,因為買不著坐票,兩人只好買了兩張站票出發(fā)。談起這件事情,王文娟還是記憶猶新,她說:“道臨像變戲法一樣拿出一張小板凳,笑著拉我坐下,輕輕說:‘哪有叫新娘子站到杭州的道理。’”
王文娟說:想起小時候在家鄉(xiāng),常羨慕新娘子坐花轎,想著自己哪天出嫁了也要坐花轎,沒想到現(xiàn)在坐的卻是板凳,這就是我的“花轎”了。
【越劇大師王文娟】相關文章:
1.如何唱好越劇
3.越劇服飾知識
4.越劇知識普及
5.越劇習俗大全
8.越劇名段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