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有兩種不能前置的情況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性成分,這類前置賓語也可以由代詞充任如其斯之謂與,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
句式特點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1、判斷句是根據(jù)謂語的性質(zhì)進行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漢語判斷句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一般不用判斷動詞“是”,而在謂語后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幾種形式:1)“主+謂+也”,如:此王業(yè)也。2)“主+者+謂+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3)“主+者+謂”,如:兵者,兇器。
4)“主+謂”,如:兵,兇器。
5)“主+副+謂+(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謂+賓”,如:“余為伯倏!
4、有些判斷句主謂語在邏輯上并不構成判斷關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關系。如: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被動意義的表達方式
1、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
2、被動句:主事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漢語被動句的類型:
(1)“于”(“乎”)字句。。
及物動詞+于+施事者如:楚懷王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省略“于”字,動+施事者。如:大樹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于”字句經(jīng)常用于主動與被動對比的復句里。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2)“為”字句。
為+施事者+及物動詞。如:(吾子)今為赤帝子斬之。
“為+及物動詞。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3)“見”字句。
見+及物動詞。如:人皆以見侮為辱。
見+及物動詞+于+施事者。如:昔者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
南北朝后,“見+動詞(主動句)”表示“對我怎樣”,如“慈父見背”(慈父背棄我),不是被動句。
(4)“為所”句。
為+施事+所+及物動詞。如: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為+所+及物動詞。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動詞”。如:臣被尚書召問。
先秦“被”是及物動詞,意為“復蓋、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漢代后至今,“被+及物動詞”表示被動意義。
(6)語義上表被動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的位置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于動詞之前,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2、賓語前置的種類: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吾誰欺,欺天乎?在介賓結(jié)構中,作介詞的賓語前置。
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語義同“如何”,譯為“怎么樣”,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結(jié)構!澳魏巍薄叭艉巍鼻闆r同“如何”一樣,何不是真正的賓語,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作賓語前置,如“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臣未之聞也”。
(3)有兩種不能前置的情況: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其中的代詞賓語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稱之”。
另外,還有兩種固定結(jié)構:“惟(唯)+賓語+是(之)+動詞”,這種格式使賓語表達的事物得到進一步的強調(diào),如“惟余馬首是瞻!币馑际恰拔┱坝囫R首”。
這類前置賓語也可以由代詞充任,如“其斯之謂與”!按(是)之謂”,意思是“說這個是”。
代詞“是”作賓語有時直接置于動詞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3、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xiàn)象比較多見。
(1)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
(2)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語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xiàn)了主語,如果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幾個分句的主語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語而剩
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賓語的省略:這在古代漢語里是常見的。
有:(1)賓語表達的事物在前文已經(jīng)談到,賓語就可以省略。
如: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2)介詞的賓語也可以省略。如:(項伯)欲呼張良與()俱去。詞類的活用
詞類的活用: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表達習慣而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基本功能,這種現(xiàn)象就叫作詞類活用。如“從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詞,在此臨時用作動詞,意為“用肘撞”。
1、動詞的活用: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如果帶上賓語時,一般是用作使動,表示主語使賓語發(fā)生該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如:“莊公寤生,驚姜氏”,“驚”意為“使驚”。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及物動詞本來就可帶賓語,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動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只在意義上。如“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中的“從”只能是“使跟從”。
2、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如果形容詞在敘述句里充當謂語,就是活用為動詞。如:“益烈山澤而焚之”,“烈”形容火大,這里是“放大火燒”。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潔”“美”“飽”原是形容詞,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分別譯為“使清潔”“使華美”“使飽”。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具有“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中的
“甘”“美”“安”“樂”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認為香
甜”“認為華美”“認為安逸”“認為快樂”。
3、名詞的活用:
(1)名詞用作一般動詞:如:“范增數(shù)目項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發(fā)生與該名詞有關的動作行為。如:“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臘”原義為“干肉”,動詞,在此句中用作使動用法“使(之)成為干肉”。
(3)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風而子雨”意為“把風當作朋友,把雨當作兒子”。
(4)名詞用作狀語,在古代漢語中相當普遍,類型有:
表示處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道”意為“在道路上”。
表示行為的工具或依據(jù)。如“失期,法皆斬”,“法”意為“依照法律”。
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如“秦軍降諸侯,諸侯多奴虜使之”,“奴虜”譯為“象對奴虜一樣”。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句中,“蛇”譯為“象蛇一樣”。
4、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識別:
(1)名、形、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動用法,動詞無意動。
(2)使動是使賓語“做什么、怎么樣”,是客觀的結(jié)果。意動是認為賓語“怎么樣”,把賓語“當作什么”,是主觀的看法、意念。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兩句很相似,但從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觀行為,是使動,后句是主觀看法,是意動。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
句式特點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1、判斷句是根據(jù)謂語的性質(zhì)進行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2、古代漢語判斷句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一般不用判斷動詞“是”,而在謂語后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幾種形式:1)“主+謂+也”,如:此王業(yè)也。2)“主+者+謂+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3)“主+者+謂”,如:兵者,兇器。4)“主+謂”,如:兵,兇器。5)“主+副+謂+(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6)“主+謂+賓”,如:“余為伯倏!4、有些判斷句主謂語在邏輯上并不構成判斷關系,而是: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表因果關系。如: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被動意義的表達方式1、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發(fā)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2、被動句:主事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3、古代漢語被動句的類型:(1)“于”(“乎”)字句。。及物動詞+于+施事者如:楚懷王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省略“于”字,動+施事者。如:大樹不夭斤斧,物無害者!坝凇弊志浣(jīng)常用于主動與被動對比的復句里。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2)“為”字句。為+施事者+及物動詞。如:(吾子)今為赤帝子斬之!盀+及物動詞。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3)“見”字句。見+及物動詞。如:人皆以見侮為辱。見+及物動詞+于+施事者。如:昔者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南北朝后,“見+動詞(主動句)”表示“對我怎樣”,如“慈父見背”(慈父背棄我),不是被動句。(4)“為……所……”句。為+施事+所+及物動詞。如: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為+所+及物動詞。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5)“被字句”。被+施事者+及物動詞”。如:臣被尚書召問。先秦“被”是及物動詞,意為“復蓋、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漢代后至今,“被+及物動詞”表示被動意義。(6)語義上表被動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的位置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于動詞之前,這
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2、賓語前置的種類:(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吾誰欺,欺天乎?在介賓結(jié)構中,作介詞的賓語前置。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毙枰⒁獾氖牵骸昂稳纭闭Z義同“如何”,譯為“怎么樣”,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結(jié)構!澳魏巍薄叭艉巍鼻闆r同“如何”一樣,何不是真正的賓語,不前置。(2)否定句中,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作賓語前置,如“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臣未之聞也”。(3)有兩種不能前置的情況: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性成分。如“吾不能早用子”。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其中的代詞賓語一般不前置。如“莫弗稱之”。另外,還有兩種固定結(jié)構:“惟(唯)+賓語+是(之)+動詞”,這種格式使賓語表達的事物得到進一步的強調(diào),如“惟余馬首是瞻。”意思是“惟瞻余馬首”。這類前置賓語也可以由代詞充任,如“其斯之謂與”!按(是)之謂……”,意思是“說這個是……”。代詞“是”作賓語有時直接置于動詞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3、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xiàn)象比較多見。(1)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2)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語的省略:(1)承上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xiàn)了主語,如果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2)蒙下省略:前幾個分句的主語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語而剩如: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2、賓語的省略:這在古代漢語里是常見的。有:(1)賓語表達的事物在前文已經(jīng)談到,賓語就可以省略。如: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2)介詞的賓語也可以省略。如:(項伯)欲呼張良與()俱去。
詞類的活用
詞類的活用: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表達習慣而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基本功能,這種現(xiàn)象就叫作詞類活用。如“從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詞,在此臨時用作動詞,意為“用肘撞”。1、動詞的活用:(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如果帶上賓語時,一般是用作使動,表示主語使賓語發(fā)生該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如:“莊公寤生,驚姜氏”,“驚”意為“使……驚”。(2)及物動詞
的使動用法: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及物動詞本來就可帶賓語,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動沒有區(qū)別,區(qū)別只在意義上。如“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中的“從”只能是“使……跟從”。2、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如果形容詞在敘述句里充當謂語,就是活用為動詞。如:“益烈山澤而焚之”,“烈”形容火大,這里是“放大火燒”。(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潔”“美”“飽”原是形容詞,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分別譯為“使……清潔”“使……華美”“使……飽”。(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具有“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中的“甘”“美”“安”“樂”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認為……香甜”“認為……華美”“認為……安逸”“認為……快樂”。3、名詞的活用:(1)名詞用作一般動詞:如:“范增數(shù)目項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2)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發(fā)生與該名詞有關的動作行為。如:“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臘”原義為“干肉”,動詞,在此句中用作使動用法“使(之)成為干肉”。(3)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風而子雨”意為“把風當作朋友,把雨當作兒子”。(4)名詞用作狀語,在古代漢語中相當普遍,類型有:表示處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道”意為“在道路上”。表示行為的工具或依據(jù)。如“失期,法皆斬”,“法”意為“依照法律”。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如“秦軍降諸侯,諸侯多奴虜使之”,“奴虜”譯為“象對奴虜一樣”。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句中,“蛇”譯為“象蛇一樣”。4、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識別:(1)名、形、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動用法,動詞無意動。(2)使動是使賓語“做什么、怎么樣”,是客觀的結(jié)果。意動是認為賓語“怎么樣”,把賓語“當作什么”,是主觀的看法、意念。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兩句很相似,但從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觀行為,是使動,后句是主觀看法,是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