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喪葬習俗有哪些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每個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都不盡相同,即使再小的國家也有它獨特的風格。那么老撾喪葬習俗是怎么 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撾的喪葬習俗
老撾各民族的喪葬習俗各不相同。
老龍族普遍實行火葬,一旦家中有人亡故,家屬馬上分頭辦三件大事:
1、商量請僧侶到家中誦經(jīng)。所請僧侶人數(shù)不得是單數(shù),一般是8位或10位。誦經(jīng)后,要向僧侶布施。
2、向親屬報喪,并商定出殯日期。按照老龍族的風俗,擇日有兩個忌諱:一是如果在月望日(佛歷上弦十五日)以前去世,必須在上半月內(nèi)出殯;在月望日以后去世,必須在下半月內(nèi)出殯。否則必須在月望日或月朔日(佛歷下弦十四日或十五日)過后7天以上才能出殯。二是忌諱與月份數(shù)相同的日子出殯,如:佛歷一月去世者,不得在上弦一日或下弦一日出殯,八月去逝者,不得在上弦八日或下弦八日出殯。由于有這兩點忌諱,所以有時停靈時間較長,致使尸首腐爛。此外,只要通知了在外地的兒子并答復說要回家奔喪,那么,無論歸程時間多長,也要等他回家后才能出殯火化。在遠方的女兒也要報喪,但可不必等其返回再出殯。
3、處理遺體。先用香湯沐浴遺體,然后用棉線把死者合十的雙手綁在一起,并在合掌中插上鮮花、香燭以讓死者順利求路上天堂。此外,還要用棉線把兩只手的大姆指綁在一起,把雙腳捆在一起,意思是提醒人們,由于世上有各種繩索束縛著手腳,才使人在命運中生死輪回。接著向死者嘴中塞入一枚銀幣,富裕人家則將金幣或金塊放進死者嘴里。然后給死者穿衣服,穿法要不同于生前,要反面穿,或者把鈕扣扣在背后。最后,用大幅白布將尸體包裹好,裝入棺木,死者的腳要沖著屋門,蓋上棺蓋后,把靈樞停放在大屋里,以便舉行各種祭奠儀式。靈樞的上方不得正對著房梁。人們在靈柩前點燃香燭,靈柩上面放一個鮮艷美觀的棺罩(富裕人家自己購買或臨時制作,火化時一并燒化,貧窮人家則向佛寺借用,出殯后送還)。
在出殯前數(shù)小時,要請僧侶誦經(jīng)。誦經(jīng)后,在靈柩前齋僧。接著,僧侶為死者的子女剃度,男子剃度為沙彌,穿黃色僧衣;女子剃度為比丘尼,穿白色僧衣,不剃頭。
出殯時,要在高腳屋前搭一個三級樓梯,意為叩拜佛、法、僧三寶。由身強力壯的'男子抬靈柩,路上可以換肩,但不得換人。孝男和孝女分兩排執(zhí)綁(綁為白色棉繩)緊跟在靈柩之后,緩緩前行。一長者腰佩一把長劍,手提盛爆米花的竹藍,走在送殯隊伍最前邊,沿途邊走邊撒爆米花,一直到火化場。到了火化場,先抬棺繞火化用的柴堆轉3圈,然后將靈柩舉起,碰擊柴堆3次,將靈柩抬上柴堆,尸體頭朝西,腳朝東。打開棺蓋,并掀開裹住死者臉部的白布,每一位親屬輪流用椰子水給死者洗臉,然后再裹上白布,蓋好棺蓋。接著請僧侶誦經(jīng)。
誦經(jīng)完畢,向僧侶布施。如果是上層干部或全國知名人士,要先舉行追悼會再進行火化;鸹,由僧侶向靈柩獻蠟燭,然后由參加火化儀式的人們按親疏順序把鮮花、香燭相繼放在靈柩上,最后由家屬點燃柴堆。靈柩點燃后,送葬的人們就可以離去。離開前,要用灑上香水的清水洗手,用樹枝扎的掃帚拍打身上的"塵土",表明一切都留給了死者,從此再無牽掛。死者家屬回家后,還要舉行"除服"活動,即請僧侶誦經(jīng),并為孝男和孝女們舉行還俗儀式。
自火化之日起,死者的親屬要連續(xù)三天請僧侶誦經(jīng),第三天舉行較大的宗教活動,有誦經(jīng)、布施、齋僧等,并為死者親屬舉行拴線祝福儀式,然后去火化場收取骨灰。骨灰一般存放在佛寺中,富裕人家出錢在佛寺中單獨建一座舍利塔,以存放親人的骨灰。所以在老撾的佛寺里,人們常?吹叫∷至ⅰ
由于老龍人大多是佛教信徒,認為人死是脫離苦海,所以,對有人去世并不感到十分悲哀,將葬禮舉行得甚至比婚禮還要隆重。治喪期間,死者家里沒有悲哀痛哭的氣氛,人們聚在一起,除了接待和安排僧侶誦經(jīng)外,就是下棋玩游戲,侃大山講故事,說說笑笑,載歌載舞,有些人家還放映電影。
泰族的葬禮因姓氏不同而形式也不一樣,例如,韋姓祭死者最典型的做法,是在入棺時由該氏族的長者用大竹扇向死者猛力一扇,把點燃在尸體旁的蠟燭扇滅,然后才蓋棺。
而梁姓則是在死者出殯前以生豬祭拜。停尸的時間為7-15天,甚至更長。出殯時,棺材不能從屋前的正門抬出,只能拆掉屋后的墻壁,架設新梯,從屋后抬下去。死者的子女、丈夫或妻子都不能送葬,其他婦女和兒童更不能參加葬禮。
泰族多實行土葬。有些地區(qū)的泰族常把木制陽具放在未婚成年女性尸體旁一同下葬;而對于未婚的成年男性,則精心刻制一個別致的女性生殖器放在他的棺內(nèi),以讓他或她不要為未婚而感到遺憾。據(jù)說,如果不這樣做,死者靈魂就永遠無法升天,總會來騷擾村中的異性,尤其是死者生前的異性朋友或戀人終日不得安寧。
老撾的信仰忌諱
老撾人大多數(shù)奉佛教,其他有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其佛教徒主要守持五戒,但不持素,只忌食“十肉”(即:人、象、虎、豹、獅、馬、狗、蛇、貓、龜),日進二齋,過午不食。老撾人忌諱別人觸摸他們的頭。認為頭是最神圣的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隨意侵犯。他們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是骯臟和下賤的,使用左手實際上是對人的污辱。
老撾的服飾習俗
說到老撾的服裝,不得不談談老撾的氣候,老撾地處亞熱帶區(qū),四季不分明,冬季最低氣溫20度左右,夏季高達攝氏50度,晝夜溫差大。全年3-9月為雨季,降水量豐富,10-2月為旱季,幾乎沒有什么降水,湄公河進入枯水期,沙洲顯現(xiàn)。正是這樣的氣候因素,所以老撾人的穿著比較單一。
男性一般上著長袖襯衫,下著長褲,女性上著長袖對襟褂子,下著頗有民族風味的筒裙?赡苁亲贤饩的關系,再熱的天氣,老撾人還是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不過這并沒有改變老撾人黝黑的膚色。
老撾婦女應該都拿得出一兩套撐門面的行頭,面料主要是棉花和紗混紡的粗布,色彩斑斕,并配以不同做工考究的民俗圖案和珠璉佩飾。所不同的是年紀較輕婦女所穿著的顏色較為豐富,并以艷麗的鵝黃、桔黃、粉色、淡紫為主,年紀較大的則青睞深紫、咖啡、墨綠、深藍等顏色,盡管色彩多樣,但總體款式還是比較雷同。
除了自身個性服飾外,統(tǒng)一的就是學生的制服和部門工作的制服,學生的制服顏色統(tǒng)一,多為淡藍色襯衫上裝和-色長褲和筒裙下裝;職員的制服根據(jù)所在部門的標色制作,類似軍裝,并佩有相關胸章和袖標予以區(qū)別確認;此類服裝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成群結隊的形式出現(xiàn),十分精神整齊,蔚為壯觀。
在農(nóng)村和偏遠山區(qū),老撾各民族多穿自己縫制的衣服,在城市和經(jīng)濟較發(fā)達地區(qū)的著裝已較商品化和國際化。老龍族的民族服裝與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相似,男著無領對襟上衣,下穿沙籠式褲子,或穿長筒寬腿褲,女穿無領斜襟上衣,下穿筒裙。每當過年過節(jié)或有重大活動時,女的要穿起民族服裝,盤起發(fā)髻,男的則多穿西裝,穿民族服裝已較少。
【老撾喪葬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