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六章讀書筆記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詳解: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白話:心氣柔和,慈悲為懷,謙卑處下,圓融處事,懂得變通,如此為人就能擁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就會茁壯成長,日漸強大;心氣執(zhí)拗,意堅志強,處事強勢,咄咄逼人,如此行事就會處處碰壁,步入窮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
闡述:生與死,是一對相反的概念。人之生,指的是生存、生活,積極進(jìn)取,健康向上,茁壯成長,日漸強大;人之死,指的是日薄西山、窮途末路,日益衰弱,直到死亡。柔與堅、弱與強,也是一組相反的概念。不過,老子說的“柔弱”、“堅強”,指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并非實指其本身。其中“柔”與“堅”,強調(diào)的是心氣之柔與心氣之堅,“弱”與“強”,強調(diào)的是姿態(tài)之弱與姿態(tài)之強!叭帷,指的是心氣柔和,慈悲為懷;氣血活絡(luò),有生機、有活力;能變通,處事圓融;“堅”,指的是心氣堅硬,執(zhí)意、執(zhí)拗,不活絡(luò),缺乏生氣與活力,一根筋,不懂變通,心硬,甚至于心死。比如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逼渲械摹爸寥帷迸c“至堅”,指的都是人的心氣。人之心氣,可以是天下至柔之物,也可以是天下至堅之物,但至柔可以融化至堅,所以有一句話叫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弱”,并非指弱小,而是指姿態(tài)低,謙卑處下,懂得“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而新、少則得、多則惑”,能夠做到“匍匐前進(jìn)”;“強”,并非指強大,而是指姿態(tài)高傲、強勢,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寧折不彎。“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边@是倒裝句,換過來是:“柔、弱,人之生也;堅、強,其死也!币馑际钦f,心態(tài)柔和,慈悲為懷,謙卑處下,能變通,處事圓融,低調(diào)做人,這樣,人生于天地之間,就會擁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就能茁壯成長,日漸強大;相反,心思執(zhí)拗,心堅如石,冥頑不化,為人處事強勢、高調(diào),咄咄逼人,寧折不彎,就會泄掉元氣,流失生機,喪失活力,就會處處碰壁,日益衰弱,而步入窮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
老子一向認(rèn)為“柔”是有生氣,充滿生機的表現(xiàn)。比如說小孩子,心思單純,心氣柔和,所以老子說“摶氣至柔,能嬰兒乎”,小孩子身體也柔呀,到處都是軟的,生命力旺盛;人老了,心氣就硬,就堅,觀念根深蒂固,執(zhí)念多,不再活泛了,身子也渾身硬邦邦的了,這都是生機流逝,活力喪失的表現(xiàn)。又好比說春天,萬物萌生,那些新發(fā)的嫩芽,老子叫它“毫末”,柔啊,卻擁有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所以說,為道進(jìn)入柔和之境,充滿和和之氣,而無一絲戾氣,就能包容萬物,就能融化一切,所以老子會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也喜歡“弱”,如“弱者道之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老子認(rèn)為“守弱”才是真正的強者,“柔弱勝剛強”,意思是說,用“柔”與“弱”這種為人處事之心態(tài)、這種行為做事的態(tài)度,遠(yuǎn)勝于“剛強”,遠(yuǎn)勝于剛烈、強勢、咄咄逼人。注意,老子說的“柔弱”不是指弱小,且與之風(fēng)牛馬不相及。有人將《道德經(jīng)》讀死了,誤以為老子的意思是柔弱可以戰(zhàn)勝剛強,這是哪跟哪呀,莫名其妙。并不是說,以弱勝強的例子沒有,但老子說的不是這個。老子講的“柔弱”,指的是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態(tài)度和方法,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柔弱。老子所講的“堅強”,也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堅強,意思相去甚遠(yuǎn),指的也是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態(tài)度和方法。我注意到,有相當(dāng)多的.人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苯忉尀椋骸叭嘶钪臅r候,身子比較柔軟,死了之后,身子變得僵硬!敝鴮嵙钊梭@訝!粗看,合理且貼切,細(xì)究起來卻是漏洞百出。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生病的時候,渾身無力,身子骨特別軟,你能說這是“人之生也柔弱”?還有,人在喝醉酒的時候,尤其是爛醉如泥,更是綿軟得很,你能說這是“人之生也柔弱”?就說人死吧,也是在斷氣之后,血液停止流動,隨著氣息體溫流逝,身子才慢慢僵硬。我們也常說,“這人都死好幾天了,尸體都僵硬了!崩献邮呛蔚戎V牵瑢@些,豈能不知。
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白話:草木枝葉柔軟、脆嫩,昭示著草木生機盎然,充滿勃勃生機,正是欣欣向榮;草木枝葉枯萎,樹冠光禿,枝條枯竭,說明草木快要枯死了,或已經(jīng)枯死了。
闡述:老子生怕世人不理解或誤解“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彼耘艘皇乱焕,即舉草木之例加以說明:柔軟、脆嫩,昭示著草木生機盎然、勃勃生機,預(yù)示著欣欣向榮。老子用“柔、脆”來形容草木之生,而不用“柔、弱”,因為“柔”之和氣,草木與人皆有,而“弱”,是特指人的謙卑、處下、退讓、不爭等的為人處事的姿態(tài)和方法,或者說是人效法“弱者道之用”。換成柔脆,則恰如其分,妥帖了。枯,指古木、百年老樹也,引申為生命流逝而枯竭。槁,指樹冠光禿,引申為形容憔悴、干瘦。枯槁,也常用來形容人的形體憔悴,心如死灰!安菽局玻、脆;其死也,枯、槁!币彩莻倒裝句,順過來是:“柔、脆,草木之生也;枯、槁,其死也!币馑际钦f,草木柔軟、脆嫩,象征著草木擁有強大的生機,正是茁壯成長之時、欣欣向榮之際;而枝葉枯萎,樹冠光禿,枝條枯竭,這是一種肅殺之氣,說明生命流逝,快要枯死了,或已經(jīng)枯死了。
3、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白話:所以說一身戾氣,只知生猛、剛烈、逞強,是自尋死路、自取滅亡之類的人。一身柔和之氣,善于退讓,懂得謙卑為下,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之類的人。
闡述:老子以大自然草木之枯榮,深入淺出,來警示、教化世人。一草一木生于天地之間,尚且知道柔軟與脆嫩是生存之道:風(fēng)來了,知道迎風(fēng)而擺,而不心堅意強挺立不動,才不至于傷其軀桿。雨來了,知道用枝葉密密抵擋,而不至于讓腳下的泥土被水沖走,以護(hù)其根;季節(jié)更替,草木知道應(yīng)時而生,感時而變,春夏長于外,秋冬斂于內(nèi)。唯有枯了,生命走到盡頭,惟有槁了,柔脆不再,才慢慢走向死亡。草木尚知柔脆可生,堅強必死,直至枯槁,油盡燈枯,才肯罷休,何況人乎。從萬物萬象來看,生死之義理,皆然。凡堅而不柔,強而不弱者,其氣易散,其剛而易折,皆是死之徒也。凡柔而能和,弱而能中者,其氣不散,久而不壞,皆是生之徒也。人能悟此,當(dāng)自致其柔,用其弱,又何致堅逞強而自蹈于死之徒?“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心志堅硬,處處要強、逞強的,是自取滅亡,自尋死路一類的;心態(tài)柔和,謙卑處下,處事圓融的,是長生久視之道,是自聚生氣與生機一類的。
4、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白話:所以,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以兵強天下者必不勝。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合抱之木、參天大樹,必將成為大匠之首選,而難逃被砍伐的命運。
闡述:前面講為人處世,宜柔和、要守弱,禁心堅、忌意強。這里講用兵之事,切忌用強。前一個“兵”,指用兵、軍事。強,指以兵強天下,耀武揚威、窮兵黷武!笆且员鴱妱t不勝”,意思說,從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憑借兵力,靠軍事力量來耀武揚威,征服天下,最終是要失敗的。老子在第三十章就說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在第三十一章又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痹诘诹耪乱蔡岬健坝帽哂醒裕何岵桓覟橹鞫鵀榭停桓疫M(jìn)寸而退尺!彼哉f“兵強則不勝”,想憑借強大的兵力,以武力、暴力的手段征服世界,最終勢必引起天下公憤,導(dǎo)致天下群起而攻之,故必不得勝。武力能征服的,只是人的軀體,征服不了人的心。中國古代有“畫地為牢”,在地面畫一個圈,就可囚禁一個人,為何能如此?因為這囚禁的是心,不是身,F(xiàn)在的監(jiān)獄,高墻、鐵絲網(wǎng),外加一層電網(wǎng),都囚禁不住犯人,為何?因為囚禁的是身而不是心。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最終不是一樣土崩瓦解,煙消云散,因為靠武力征服而得來的,是守不住的,F(xiàn)在,美國又獨霸全球,不過美國學(xué)聰明了,胡蘿卜加大棒,軍事、經(jīng)濟一起上,但能堅持多久,可以拭目以待!澳緩妱t兵”,這又是老子舉例,一事一例,以增加說服力。木強,指樹在林中鶴立雞群,一枝獨秀,名聲大噪。“兵”,指遭遇刀斧而被砍伐。意思是說,一棵樹,如果太顯眼了,太招搖了,聲名遠(yuǎn)揚,天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它,“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即使天不收它,也難逃被工匠砍掉的命運。老子以“木強”作喻,說明以兵強天下,此法不可取也,因為“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以兵強天下者,勢必引起天怒人怨。所以老子說,“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有道者不處”,更何況是以兵強天下,豈有不敗之理。
5、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白話:真正強大者,善于居下,而將“柔弱”之道奉為上上之策,會讓它的生機與活力發(fā)揮到極致。
闡述:“強大居下,柔弱居上!边@句話,感覺老子就是當(dāng)著我們的面指著一棵樹說:你看看,強大居下,柔弱居上。是呀,深邃的道理,就這么簡單的,就是這么直白的,被老子指出來了;蛟S,這就所謂的點石成金。強大居下,柔弱居上,這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這就是神秘莫測的天道。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強大者,要善于居下,作為天子、三公以及諸侯人等,要自處下位,謙和為要,禮賢下士,切忌高高在上、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要將“柔弱”之道奉為上上之策,而善待之,尊重之,擺在上位,讓“柔”之生機與活力迸發(fā),讓“弱”這一大道之用的源泉涌流。強大居下,柔弱居上,驗之于木,是自然之理也。驗之于兵,驗之于人,無一不然。老子在第六十一章就說“大者宜為下!睆姶筇幱,符合自然之理,因為“重為輕根”,強大處下才會穩(wěn);因為“靜為躁君”,強大處下才能讓躁平靜。否則“頭重腳輕”則傾覆。強大處下,這叫根深才能葉茂。但是,世人喜好堅強而惡柔弱,所以更要讓“柔弱”居上,要心心念念,記在心上,落實在在治人事天。
綜述:
上一章,老子談“儉養(yǎng)”,提出了“無以生為,是賢于貴生”的觀點。老子直面“民之饑”“民之難治”“民之輕死”這三個燙手問題,用三個“以其上”,毫不掩飾,毫不忌諱,直接點名,說是上位者“食稅之多”,是上位者之“有為”,是上位者“求生之厚”造成的。直言不諱,一針見血。又干脆利落用三個“是以”,“是以饑”“是以難治”“是以輕死”,進(jìn)一步肯定和強調(diào)它們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最后提出“夫惟無以生為者”,即不追求“食稅之多”“有為”“生生之厚”,一切順其自然,是最為聰明的“貴生”之法。意思是養(yǎng)生達(dá)到忘我之境,才是天生天養(yǎng)。不縱外物,“無以生為”,抱一守真,篤厚內(nèi)養(yǎng),則至尊之天爵,至富之天祿,至貴之天德,無時不厚我之生。是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共我一體,大道養(yǎng)我,我養(yǎng)大道,故能長生久視。此乃儉養(yǎng)之道也。
這一章,老子談“處下”。首先從人之生死,肯定“柔”,倡導(dǎo)“弱”,否定“堅”,批判“強”,并以草木之生死,加以印證,用草木之”柔脆”對應(yīng)“柔弱”之道,以草木之“枯槁”對應(yīng)“堅強”。接著,順理成章導(dǎo)出“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比缓髲娜酥,談到用兵之道,“是以兵強則不勝”?梢,老子是非常反對并憎惡大國以兵強天下的做法。又舉一例“木強則兵”加以說明。木強則兵,對于當(dāng)時的人們來說,其道理更是通俗易懂。最后,提出“強大居下,柔弱居上”,其意在勸誡天子、三公以及諸侯人等,要自居下位,謙和為要,禮賢下士,切忌高高在上、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要將“柔弱”之道奉為上上之策。本章,老子試圖通過揭示天道之奧妙,而對人道加以暗示和指引,同時對前面章節(jié)的內(nèi)容作進(jìn)一步歸納提煉,如在“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的基礎(chǔ)上,現(xiàn)在又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提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提出“兵強則不勝”,提出“強大居下,柔弱居上”。并通過一事一例的方式,昭示上位者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北菊略俅沃厣辍皬姶缶酉拢崛蹙由稀,以勸誡上位者好自為之。
【《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六章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中級會計實務(wù)》第六章經(jīng)典習(xí)題11-09
注會考試《審計》第六章試題及答案10-03
2017銀行從業(yè)《銀行管理》第六章練習(xí)11-10
2016會計從業(yè)《會計基礎(chǔ)》第六章考點精煉09-27
2016證券投資顧問業(yè)務(wù)第六章習(xí)題及答案09-26
注會考試《會計》考點試題:第十六章債務(wù)重組09-07
二建施工管理第六章實訓(xùn)題09-17
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第十六章經(jīng)典題解10-01
《新手老師上路嘍》第六章讀后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