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yī)學名詞解釋整理
1. 中醫(yī)學:中醫(yī)學是以自然科學為主體,多學科知識相交融的傳統(tǒng)醫(yī)學科學。
2. 整體觀念:中醫(yī)學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密切相連,同時還受社會,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和機體內外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
3. 辨證論治(施治):包括辯證與論治兩大方面,是中醫(yī)診斷疾病,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和獨特方法,也是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
4.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關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總概括。
5. 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臟腑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臟腑之間、臟腑與形體官竅及自然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說。
6. 心主血脈:是指心氣有推動和調節(jié)血液循行于脈中,周流全身,發(fā)揮營養(yǎng)和滋潤的作用。
7. 肺主氣:包括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兩方面。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jié)全身之氣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
8. 脾主運化:指脾具有把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并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各臟腑,以維持其生理功能。啤的運化功能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9. 脾主統(tǒng)血:指脾有統(tǒng)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防止溢出脈外的功能。脾統(tǒng)血的功能是通過氣攝血來實現的。
10.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
11. 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12. 腎主藏精:藏,即閉藏,指腎有貯藏、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
13. 腎主水:指腎臟有主持和調節(jié)人體水液代謝的生理功能,腎的這一功能主要是靠腎的氣化作用來實現的。
14.腎主納氣:指腎具有攝納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氣,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以保證機體內外氣體正常交換的作用。
15.脾為后天之本:運化水谷,是指脾氣有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轉輸其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水谷精微又是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主要物質基礎,所以說脾為后天之本。
16.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精就其來源而言,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來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稟受于父母的生命遺傳物質,與生俱來,藏于腎中。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成的基礎,后天之精源源不斷的產生又充養(yǎng)和培育先天之精。正所謂“先天生后天,后天養(yǎng)先天”,所以說腎為先天之本。
17.天癸:是腎中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的產物,具有促進性腺發(fā)育而至成熟的生理效應,天癸及沖、任二脈的盛衰直接影響月經變化。
18.心腎不交:心火必須下降于腎,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與心陰共同涵養(yǎng)心陽,使心火不亢。這種心腎陰陽相交的動態(tài)平衡,使心腎功能協(xié)調,稱為“心腎相交”,這種平衡遭到破壞時則出現“心腎不交”。
19.精血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滋生,相互轉化,稱為“精血同源”。也稱“肝腎同源”。
20.腎不納氣:肺主氣而司呼吸,腎藏精而主納氣;腎中精氣不足,攝納無權,氣浮于上;
肺氣久虛,久病及腎,可致腎不納氣。
21.元氣:又名“真氣”,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22.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體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腸液、關節(jié)液等。
23.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tǒng)稱。
24.腧穴: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
25.濕性重濁:重,指濕邪的臨床表現具有沉重、重濁的特點;濁,指濕邪為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具有穢濁不清的特點。
26.內傷七情: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活動,七情異常能直接影響內臟,病自內生,故稱為“內傷七情”。
27.痰飲:機體水液代謝的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其清稀著稱飲,稠濁者稱痰,兩者同出一源,并稱痰飲。
28.瘀血:指血液停滯,包括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運不暢,阻滯于經脈與臟腑內的血液。
29.弦脈:指脈象形體細長,如按琴弦,主膽病、諸痛、痰飲、瘧疾。
30.滑脈:指脈象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應指圓滑,主痰飲、食積、實熱。
31.八綱辨證: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辯證綱領。
32.寒證:是感受寒邪,或陽虛陰盛,表現為機體功能活動抑制或衰減的證候。
33.熱證:是感受熱邪或陽盛陰傷,表現為機體的功能活動亢進的證候。
34.虛證:是指人體的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所表現的證候。
35.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濁阻滯心脈所表現出來的證候。
36.痰熱壅肺證:是指熱邪夾痰內壅于肺所表現出來的證候。
37.脾氣下陷證:是指脾氣虛弱,升舉功能失調所表現出的證候。
38.肝氣郁結:指肝失疏泄,肝氣郁滯所表現出的證候。
39.肝膽濕熱:指濕熱蘊結肝膽所表現出的證候。
40.腎氣不固:是指腎氣虧虛,固攝無權所表現出的證候。
41.腎不納氣證:指腎氣虛衰,氣不歸元所表現出的證候。
42.膀胱濕熱證:指腎陰虧虛,虛熱內擾所表現出的證候。
43.治病求本:就是要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針對其根本原因進行治療。它是辨證論治的一個基本原則。
44.道地藥材:指產地歷史悠久、品種優(yōu)良、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一些藥物。
45.中藥炮制:指藥物在應用或制成各種劑型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括對原藥材進行的一般修制整理和部分藥物的特殊處理。
46.中藥:是我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凡是以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為指導,進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劑,以利于臨床應用的藥物統(tǒng)稱為中藥。
47.中藥歸經:藥物對某經(臟腑或經絡)或某幾經作用明顯,而對其他經作用較少,甚無作用,這種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稱為歸經。
48.方劑:是在辨正立法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藥物,按照組方原則恰當配伍而成的藥物組,是中醫(yī)臨床治療的主要用藥形式。
49.經絡:是人體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50.經絡感應傳導作用:感應傳導是指經絡系統(tǒng)對于針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覺傳遞和通導作用。 2
【中醫(yī)學名詞解釋整理】相關文章:
馬原名詞解釋整理03-03
汽輪機原理名詞解釋整理03-21
牙體牙髓相關名詞解釋整理04-27
地貌名詞解釋06-15
中醫(yī)的名詞解釋05-26
西方名詞解釋04-03
炒股名詞解釋03-16
解剖生理名詞解釋06-01
馬原名詞解釋06-03
思政名詞解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