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贈白馬王彪·并序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贈白馬王彪·并序
兩漢:曹植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jié)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后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以大別在數(shù)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清晨發(fā)皇邑,日夕過首陽。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
太谷何寥廓,山樹郁蒼蒼。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崗。脩坂造云日,我馬玄以黃。
玄黃猶能進,我思郁以紆。郁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衡軛通:衡扼)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后展慇懃。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zhí)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髪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譯文: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jié)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后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以大別在數(shù)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彪、任城王彰與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節(jié)氣。到達洛陽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與白馬王返回封國。后來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歸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時常憂憤!因為訣別只在數(shù)日之間,我便用詩文自剖心事,與白馬王離別于此,悲憤之下,作成此篇。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清晨發(fā)皇邑,日夕過首陽。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
在承明廬謁見我的皇兄,去時返回那舊日封國的疆土。清晨從帝都揚鞭啟程,黃昏經(jīng)過首陽山的日暮。伊水和洛水,多么廣闊而幽深;想要渡過川流,卻為沒有橋梁所苦。乘舟越過翻涌的波濤,哀怨于東方漫長的旅途;回首瞻望洛陽的城樓,轉(zhuǎn)頭難禁我哀傷反復。
太谷何寥廓,山樹郁蒼蒼。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崗。脩坂造云日,我馬玄以黃。
浩蕩的空谷何等寥廓,山間的古木郁郁蒼蒼。暴雨讓路途充滿泥濘,污濁的石漿縱橫流淌。中間的路途已絕不能再前進,改道而行,登臨高峻的山岡。可是長長的斜坡直入云天,我的座馬又身染玄黃之疾。
玄黃猶能進,我思郁以紆。郁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衡軛通:衡扼)
馬染玄黃,可是仍能奮蹄;我懷哀思,卻曲折而憂郁。憂郁而曲折的心志啊,究竟何所牽念?只為我摯愛的王孫即將分離。原本試圖一同踏上歸路,中途卻變更而無法相聚。梟鳥停在馬車的衡軛上;豺狼阻絕了當途的要津;蒼蠅之流讓黑白混淆;機巧的讒言,疏遠了血肉之親。想要歸去卻無路能行,手握韁繩,不由得踟躕難進!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踟躕之間,此地又有什么留戀?我對王孫的思念永遠沒有終極!秋風激發(fā)微薄的涼意,寒蟬在我的身側(cè)哀鳴。廣袤的原野啊,多么蕭條;白色的日影倏忽間向西藏匿。歸鳥飛入高大的林木,翩翩然地扇動著羽翼。孤單的野獸奔走著尋覓獸群,口銜著蒿草也無暇獨食而盡。感于物象觸傷了我的胸懷,以手撫心發(fā)出悠長的嘆息。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長嘆又能有什么用處?天命已與我的意志相違!何能想到,我那同胞的兄長,此番一去,形體竟永不返歸!孤獨的魂魄飛翔在昔日的故土,靈柩卻寄存在帝都之內(nèi)。尚存之人,須臾間也將過世而去,亡者已沒,我的身體已自行衰微。短暫的一生居住在這世間,忽然好比清晨蒸干的露水。歲月抵達桑榆之年的遲暮,光影和聲響都已無法追回。自我審思并非金石之體,頓挫嗟嘆間令我滿心憂悲。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后展慇懃。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心境的悲傷觸動了我的形神,望棄置下憂愁不再復述哀情。大丈夫理應志在四海,縱使相隔萬里也猶如比鄰。假若兄弟的眷愛并無削減,分離遠方,反會加深你我的情誼,又何必一定要同榻共眠,來傳達你我的殷勤?過度的憂思會導致疾病,切莫沉溺在兒女之情的縲紲;只是倉卒間割舍的骨肉之情,怎能不讓人心懷愁苦和酸辛!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zhí)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髪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愁苦與酸辛引起了怎樣的思慮?如今我篤信了天命的可疑!向眾仙寄托祈求終究虛妄,讓神人赤松子久久地把我誆欺。人生的變故發(fā)生在短暫的須臾,有誰能持有百年的長壽;一旦離別永無相會之日,再執(zhí)王孫的手,將要等到何期?但愿白馬王啊,珍愛您尊貴的軀體,與我一同安度壽者的黃發(fā)之年;飲淚踏上漫漫的長路,從此收筆永訣,與君分離。
注釋: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jié)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后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以大別在數(shù)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白馬王彪:三國魏白馬王曹彪。據(jù)《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黃初)四年,(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師!迸崴芍⒁段菏洗呵铩罚骸笆菚r待遇諸國法峻。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jiān)國使者不聽。植發(fā)憤告離而作詩!秉S初:魏文帝(曹丕)的年號。黃初四年是公元年。白馬王:曹彪,曹植的異母弟。任城王:曹彰,曹植的同母兄。朝京師:到京師參加朝會。會節(jié)氣:魏有諸侯藩王朝節(jié)的制度,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jié)氣之前,各藩王都會聚京師參加迎氣之禮,并舉行朝會。薨(hōng):古代諸侯王死稱為薨。據(jù)《世說新語·尤悔》記載,任城王是被曹丕毒死的。還國:返回封地。有司:官吏,指監(jiān)國使者灌均。監(jiān)國使者是曹丕設以監(jiān)察諸王、傳達詔令的官吏。毒恨:痛恨。大別:永別。自剖:表明自己的心跡。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清晨發(fā)皇邑,日夕過首陽。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
謁帝:朝見皇帝。承明廬:漢長安宮殿名,此泛指曹魏的宮殿。逝:語詞,無義。舊疆:指鄄(juàn)城(山東省荷澤市),時曹植為鄄城王;室兀夯识迹嘎尻。日夕:天晚的時候。首陽:山名,洛陽東北。伊洛:二水名。伊,指伊水,發(fā)源于河南欒川縣,到偃師縣入洛水;洛,洛水,源出陜西冢嶺山,至河南鞏縣入黃河。濟:渡。川:河。梁:橋。東路:東歸鄄城的路。顧瞻:回首眺望。城闕:指京城洛陽。引領(lǐng):伸長脖子。
太谷何寥廓,山樹郁蒼蒼。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崗。脩坂造云日,我馬玄以黃。
太谷:谷名,一說是關(guān)名,在洛陽城東南五十里。霖雨:連續(xù)幾日的大雨。泥:作動詞,使道路泥濘。流潦(lǎo):積水。中逵:通衢大路。逵,四通八達的大道。軌:車道。改轍:改道。脩坂:高高的山坡。脩,長。坂,斜坡。造:到、往。玄以黃:指馬病!对娊(jīng)·周南·卷耳》:“我馬玄黃!
玄黃猶能進,我思郁以紆。郁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衡軛通:衡扼)
郁以紆(yū):愁思郁結(jié)。郁,愁。紆,縈繞。不克俱:不能在一起?,能。鴟梟(chīxiāo):貓頭鷹,古人認為這是不祥之鳥。衡軛(è):車轅前的橫木和扼馬頸的曲木,代指車。衢:四通八達的道路。間:離間。讒巧:讒言巧語。蹊:路。攬轡:拉住馬韁。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踟躕:徘徊不前。西匿:夕陽西下。喬林:喬木林。喬,高大的樹木。翩翩:飛動貌。厲:振動。走索群:奔跑著尋找同伴。不遑:不暇,不空。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存者忽復過,亡歿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太息:嘆息。往:指死亡。故域:指曹彰的封地任城。靈柩:放有尸首的棺木。存者:指自己與曹彪。黃節(jié)說:“‘存者’,謂己與白馬也!鰪瓦^’,謂須臾亦與任城同一往耳!庇终f:“‘亡歿身自衰’句,倒文,謂身由衰而歿耳。指存者也。”二句說自己和白馬王曹彪目前雖還活著,但很快也會死去的。劉履認為存者和亡歿應互換,意思是死者已成過去,存者身體漸衰,也難久長。晞(xī):干。漢樂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闭f人生短暫。桑榆:二星名,都在西方!段倪x》李善注說:“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將老。”影響:影子和聲音。顧:念。非金石:《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边蛦嚕╠uōjiè):驚嘆聲。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后展慇懃。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陳:說、提起。比鄰:近鄰。虧:欠缺。分:情分。日親:一天比一天親密。衾幬(qīnchóu):被子和帳子。后漢姜肱與弟仲海、季江相友愛,常同被而眠,見《后漢書·姜肱傳》。慇懃:同殷勤,情意懇切。疾疢(chèn):疾病。無乃:豈不是。兒女仁:指小兒女的脆弱感情。倉卒:匆忙之間。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zhí)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髪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慮思:思慮,考慮。信:確實。虛無:指求仙事不可靠。松子: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吾欺:欺吾,騙我。變故:災禍。斯須:須臾之間。百年:指長壽,古詩:“生年不滿百。”持:獲得。黃發(fā)期:指高壽。黃發(fā),人老發(fā)黃,故以指老人。收淚:停止哭泣。即長路:踏上漫長的歸途。援筆:提筆,指寫詩贈別。
賞析:
《贈白馬王彪》一詩共分七章,表現(xiàn)了曹植恐怖、悲傷、痛恨和憤怒相互交織的復雜感情,深刻地揭發(fā)了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尖銳矛盾。
第一章共十句,寫這次“會節(jié)氣”結(jié)束之后啟程返回封地的經(jīng)過和心情。詩人在“承明廬”朝見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將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按曹植于黃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為鄄城王。清晨從京都洛陽出發(fā),傍晚經(jīng)過了首陽山。這前四句都是過程的介紹。接著“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則寓有深意。說伊水、洛水既寬廣又幽深,已經(jīng)感到路途艱難。“欲濟川無梁”竟然說過河無橋,更表明是難以克服的因難。作者瞻望前途,寸步難行。只好從水路“泛舟”,卻又遇見“洪濤”,因而“怨彼東路長”:東歸鄄城還有好長一段路呢!這個“怨”字,不止怨路,實際還包括怨人,怨曹丕和他的爪牙。“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是在旅途的困苦之中回頭再朝京城看了一眼,內(nèi)心不是懷念曹丕,更不是留戀“會節(jié)氣”的活動,而是想到了曹彰在洛陽暴死得不明不白,引起作者的極大悲憤,甚至恐怖,所以在伸著脖子遙望城闕時心情也是悲傷的。
第二章共八句,寫歸途中的困苦。詩人經(jīng)過寥廓的太谷關(guān),山上的樹木郁郁蒼蒼。接上章可知詩人棄舟登岸,走入山谷。不巧“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縱橫”,連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積水縱橫流淌,行路和“泛舟”同樣困難。這里路途難行,也隱喻處境危險。下文“中途絕無軌”和上文“欲濟川無梁”一樣,還是無路可走,這里可以體會出曹植身受的痛苦和威脅多么深重。水上有洪濤,山谷遇大雨,只好改道登上山坡,然而長長的斜坡直入云天,前面的路程遼遠而又高峻。恰在此時馬又得了玄黃的病。困難加劇,矛盾激化,東行歸藩的路途竟然如此充滿險阻,有如唐詩人李白《行路難三首》說的那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隱約說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不平。
第三章共十二句,開始直接抒發(fā)內(nèi)心的悲憤,進入詩的核心部分。在這進退兩難之際,作者還得騎著病馬前進,說明當時詩人已失去自由,只能返回封地,沒有其他選擇。因此“我思郁以紆”,心中愁悶郁結(jié)。接著提出自己和親密的弟弟曹彪不得團聚的問題:“親愛在離居!边@點明了寫這首詩的直接原因。途中派有監(jiān)國使者灌均,灌均使他們弟兄“離居”。灌均其人,過去就曾經(jīng)“奏植酒醉悖慢,劫脅使者”(《三國志》曹植本傳)。如今曹植想在途中同曹彪互敘兄弟情誼,灌均竟然不準,因此曹植對他恨之人骨。把他比做鴟梟、豺狼、蒼蠅。他們竊據(jù)要津,混淆黑白,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進讒言,說壞話,使得親人之間都疏遠了。這里當然有難言之隱和違心之論。由于當時的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和君臣名份的限制,詩人不能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表露對曹丕的不滿,而只能把滿腔怒火燒向使他們“親愛在離居”的監(jiān)國使者灌均之流。詩人表面還要回護一下曹丕,好像曹丕對他們本來很好,是“讒巧令親疏”的!爸懈豢司恪笔钦f中途才改變主意不讓他們弟兄同行的,似乎說曹丕本來是沒有明確讓他們分路而行的。曹植的這種用心是清清楚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詩人受到這幫勢利小人的脅迫,心情沮喪憤慨,一時想要重回京城,但“欲還絕無蹊”,沒有退路,只能拉起繩在那里徘徊猶豫。
第四章十二句,詩人于路上觸景生情,感物傷懷。曹植在路上徘徊,前途茫茫,自己不禁發(fā)問:但在這里又有什么可以留戀的呢?原來相思之情是無窮無盡的!跋嗨肌敝傅苄种g的關(guān)懷,也就是指他對曹彰的悼念和對曹彪的思念。在陷入相思的苦痛之中,又面對著秋風、寒蟬、蕭條的原野和西匿的白日。秋風沒有溫暖,寒蟬發(fā)出哀鳴,一派肅殺凄清景色。此外“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更引起詩人的無限傷感。歸鳥有林可赴,孤獸有群可歸,鳥獸尚且各自尋求歸宿,然而曹植本人卻無路可走,無家可歸,從而產(chǎn)生人不如物的感觸,這就是“感物傷我懷”。最后只能“撫心長太息”,拍著胸脯長嘆罷了,現(xiàn)實生活,沒有前途和希望。
第五章共十四句,表現(xiàn)了曹植對曹彰暴死的哀悼和對人生的感慨。這章接觸到寫這首詩的根本原因。作者深知,嘆息沒有什么用。好像上天安排的命運故意和他作對。這種念頭是由曹彰暴死引起的。根本不會料想到一母所生的兄弟,一道來到洛陽就突然死去了,落得“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曹彰如果死而有知,也會感到孤獨寂寞的。其實這是作者當時的心境。曹彰之死,使曹植感到前途未卜,命運難料,不免產(chǎn)生兔死狐悲的頹喪情緒。曹彰突然間就死去,活著的人身體也漸漸衰弱下來。人生一世,只不過像早晨的露水那樣,太陽出來一照就干了。而且進入晚年,時光流逝更快得驚人。詩人又自知不如金石長壽,只能嘆息悲傷。曹植寫作此詩時年齡不過32歲,正在有為的壯年,然而居然認為“年在桑榆間”,到了人生的暮年,這種反常的心理,是他對個人命運難以把握的反映!叭松绯丁被颉叭嗣舫保ú苤病端蛻隙住罚,為漢代末年士大夫中較為流行的思想。《古詩十九首·驅(qū)車上東門》就有“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的詩句,但較之曹植的憂憤深廣就顯得膚淺得多了。
第六章共十二句,詩人以豪言壯語和曹彪互相慰勉。上一章詩表現(xiàn)的是由曹彰之死引起的悲憤,感人肺腑,催人落淚。然而一味沉湎于憂傷之中,于身無益,于事無補。曹植清醒地知道“心悲動我神”,因而毅然“棄置莫復陳”,不能陷入憂傷的深淵而不能自拔。詩人抖擻精神振作起來,用“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豪言壯語和曹彪共勉。唐代詩人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受了曹植的啟發(fā)。情緒的由低沉而變得昂揚,使詩的情調(diào)也變得開朗豪邁了。下面“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后展殷勤。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是對曹彪的開導。告訴他:弟兄之間的情誼如果沒有減弱,離得遠了情份反倒會日益親密。不一定要像后漢姜肱那樣,和弟弟常常共被而眠才算表示深情。言外之意是說對這次途中沒得同行不要介意。如果因此而得病,那就是失掉了大丈夫的氣概而沉溺于兒女之情了。和上文所引的王勃詩中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是一個意思。話是這樣說,但詩人還是不能從沉重的憂憤之中完全解脫出來,因此末二句“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情緒又急轉(zhuǎn)直下,曹彰的暴死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兄弟殘殺的恐怖陰影是永遠不能忘懷和消除的。
最后的第七章共十二句,在贈詩惜別的情意之中,表示了詩人對天命的懷疑和對神仙的否定。作者后半生形同囚禁,動輒得咎,生活沒有樂趣,前途沒有希望。經(jīng)過這次“會節(jié)氣”和歸國途中受到的刁難,使他對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和弟兄骨肉之間的權(quán)力之爭的殘酷性,有了深刻的認識。以前還認為命運不好,“天命與我違”;如今知道“天命信可疑”了。似乎意識到,他的遭遇,不是上天意志的安排,而是人世斗爭的產(chǎn)物。至于神仙,更是騙人已久了。漢末建安時期,求仙之風很盛行,曹操的詩有一半是描寫神仙世界的。曹植也有不少游仙題材的詩。略早于建安產(chǎn)生的《古詩十九首·驅(qū)車上東門》里也有“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的抒寫。曹植對神仙的虛無有所認識,不能不說是一種覺悟。曹植感到“變故在斯須”,頃刻之間就會發(fā)生曹彰暴死的慘劇。那么,人生百年,誰能把握不了,曹丕隨時都可能加害于他,所以他說“離別永無會,執(zhí)手將何時”,不然,和年青的兄弟分手是不會有訣別之感的。在這作者看來是生離死別的時刻,只能祝愿對方保重身體,并且互相祝福而已。詩人與白馬王曹彪最后灑淚而別。
《贈白馬王彪》一詩,直接反映的是曹植對曹丕手下的鷹犬爪牙的仇恨和憤慨,實際是對其兄曹丕對他們弟兄殘酷迫害的抗議。
這首詩是繼屈原《離騷》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首長篇抒情詩。詩的正文共80句,400字,篇幅之長,結(jié)構(gòu)之巧,感情之深都是在古典文學作品中罕見的。全詩氣魄宏偉,結(jié)構(gòu)嚴謹。曹彰之死有如一個陰影籠罩全篇,由此構(gòu)成的悲劇氣氛,在序文和一、五、六、七各章里都反覆渲染,突出了這一事件的嚴重后果。中間“欲濟川無梁”,“中途絕無軌”,“欲還絕無蹊”的“三無”,把作者走投無路,進退失據(jù),悲憤交加的境遇和心情聯(lián)結(jié)起來,并使文氣貫通,前后勾連,全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全詩結(jié)構(gòu)的渾然一體,和各章之間運用轆轤體有密切的關(guān)系。轆轤體即修辭學里的“頂真格”,它要求行文在段與段或句與句之間用相同的字句相互銜接。古代《詩經(jīng)》中的《大雅·文王》和《大雅·既醉》兩篇;樂府詩《平陵東》、《西洲曲》都運用了這種形式!顿洶遵R王彪》除第一章和第二章沒有使用轆轤體(《古詩源》把第一章和第二章視為一章)之外,其余各章都用了。如第二章的末句是“我馬玄以黃”,第三章的首句就是“玄黃猶能進”;第三章的末句是“攬轡止踟躕”,第四章的首句就是“踟躕亦何留”,下皆仿此。這種手法能夠使結(jié)構(gòu)緊湊、段落分明而又便于人們記憶和傳誦。
此詩抒情的方式也時有變化,有時直抒胸臆,有時卻把抒情和敘事、寫景結(jié)合起來!耙谅鍙V且深,欲濟川無梁”,“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縱橫”,看起來是敘事,實際是抒情。第四章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詩中的寒蟬、歸鳥、孤獸都是詩人自身的寫照。冷落空曠的秋季原野,也是當時詩人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的形象再現(xiàn)。
另外,恰當?shù)谋扔饕彩谴嗽姷奶厣。作者把監(jiān)國使者比之為“鴟梟”、“豺狼”和“蒼蠅”,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這些比喻不僅可以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免于授人以柄。
【贈白馬王彪·并序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贈白馬王彪·并序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贈白馬王彪·并序原文及賞析07-23
塞上贈王太尉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白馬篇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4
贈荷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7
贈內(nèi)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宿白馬寺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王右軍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贈蓬子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