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作于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九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歡迎閱讀。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魏晉:陶淵明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禾一作:耒)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譯文: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人生歸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誰能棄此不經營,便可求得自心安?
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
初春開始做農務,一年收成尚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節(jié)未到已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農民勞作豈不苦?無法推脫此艱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
身體確實很疲倦,幸無災禍來糾纏。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
洗滌歇息房檐下,飲酒開心帶笑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長沮桀溺隱耕志,千年與我息相關。
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但愿能得長如此,躬耕田畝自心甘。
注釋: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庚(gēng)戌(xū)歲:指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有道:有常理。固:本、原。端:始、首。
孰(shú)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孰:何。是:此,指衣食。營:經營。以:憑。自安:自得安樂。
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
開春:春天開始;進入春天。常業(yè):日常事務,這里指農耕。歲功:一年農事的收獲。聊:勉強。聊可觀:勉強可觀。
晨出肆(sì)微勤,日入負禾還。
肆: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勞。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農具。
山中饒(ráo)霜露,風氣亦先寒。
饒:多。霜露: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風氣:氣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弗:不。此難:這種艱難,指耕作。
四體誠乃疲,庶(shù)無異患干。
四體:四肢。庶:庶幾、大體上。異患:想不到的禍患。干:犯。
盥(guàn)濯(zhuó)息檐下,斗酒散襟(jīn)顏。
盥濯:洗滌。襟顏:胸襟和面顏。
遙遙沮(jǔ)溺(nì)心,千載乃相關。
沮溺:即長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隱者。借指避世隱士。乃相關:乃相符合。
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長如此:長期這樣。躬耕:親身從事農業(yè)生產。
賞析:
此詩開篇直接展開議論,明確表現詩人的觀點:人生就應該把謀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參加勞動,慘淡經營,才得以生存。“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起筆兩句,把傳統文化之大義——道,與衣食并舉,意義極不尋常。衣食的來源,本是農業(yè)生產。“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詩人認為人生應以生產勞動、自營衣食為根本。在詩人看來,若為了獲得衣食所資之俸祿,而失去獨立自由之人格,他就寧肯棄官歸田躬耕自資。全詩首四句之深刻意蘊,在于此。這幾句詩,語言簡練平易,道理平凡而樸素,超越“獲稻”的具體事情,而直寫由此引發(fā)的對人生真諦的思考與總結。
“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毖哉Z似乎很平淡,但體味起來,其中蘊涵著真實、淳厚的欣慰之情。“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薄拔⑶凇笔侵t辭,其實是十分勤苦。“日入”,借用了《擊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語意,加深了詩意蘊藏的深度。因為那兩句之下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睂懗鲅矍笆盏局畷r節(jié),便曲曲道出稼穡之艱難。山中氣候冷得早些,霜露已多。九月中,正是霜降時節(jié)。四十六歲的詩人,已感到了歲月的不饒人。以上四句,下筆若不經意,其實是寫出了春種秋收、一年的辛苦。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稼穡愈是艱難辛苦,愈見詩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堅定。詩人對于稼穡,感到義不容辭。這不僅是因為深感“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而且也是由于深知“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魏晉以降,時代黑暗,士人生命沒有保障。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何晏,司馬昭殺嵇康,以及陸機、陸云之慘遭殺害,皆是著例。當時柄政者劉裕,比起曹操、司馬,更加殘忍。所謂異患,首先即指這種旦夕莫測的橫禍。再退一步說,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在“質性自然”的詩人看來,也是一種異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農村勞動生活過來的人對這幅情景都是親切、熟悉的。詩人是在為自由的生活、為勞動的成果而開心!斑b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詩人不僅是一位農民,還是一位為傳統文化所造就的士人。他像一位農民那樣站在自家屋檐下把酒開懷,可是他的心靈卻飛越千載,尚友古人。長沮、桀溺之心意是說:“天下人都說天下是黑暗的,沒有人可以改變黑暗的現狀,又怎么能像歸隱之人一樣去歸隱山林。”詩人自言與長沮、桀溺之心遙遙會合,意即在此。所以結筆說:“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但愿長久地過這種生活,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縱然躬耕辛苦,也無所怨尤。詩人的意志,真可謂堅如金石。詩人的心靈,經過深沉的省思,終歸于圓融寧靜。
此詩夾敘夾議,透過收稻之敘說,發(fā)舒躬耕之情懷。此詩的意義在于,詩人經過勞動的體驗和深沉的省思,所產生的新思想。這就是:農業(yè)生產乃是衣食之源,士人盡管應以道為終極關懷,但是對于農業(yè)生產仍然義不容辭。尤其處在一個自己所無法改變的亂世,只有棄官歸田躬耕自資,才能保全人格獨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實意義。而且,躬耕縱然辛苦,可是,樂亦自在其中。這份喜樂,是體驗到自由與勞動之價值的雙重喜樂。陶淵明的這些思想見識,晚周之后的文化史和詩歌史上乃是稀有的和新異的。詩中所耀動的思想光彩,對人生意義的堅實體認,正是此詩極可寶貴的價值之所在。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詩人在戰(zhàn)亂背景下寫就的田園詩。庚戌歲是陶淵明辭官歸田的第六年,在這一年里,他平靜的田園生活被戰(zhàn)火打亂,他的家鄉(xiāng)成了農民起義軍和官軍激戰(zhàn)的戰(zhàn)場,這場戰(zhàn)亂持續(xù)了半年之久。這一年的秋天,詩人終于從西邊的田里收獲了早稻,于是有感而發(fā),寫作此詩。
這一階段,陶淵明雖然依舊躬耕不輟,但是他畢竟歷經數年的辛勤勞作,深味衣食困頓之苦,所以在這首詩中表現出來的,已經沒有了剛剛辭官歸來時的欣然和歡快,而多了幾許沉重的感嘆。“開春理常業(yè)”,春天一來便開始了一年的勞作,每天早出晚歸,冒著山中的霜露和寒氣,身體疲憊。陶淵明不得不感慨:“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边@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陶淵明,他不是餐風飲露的神仙隱士,他也能感受到常人的痛苦和艱辛,可是他卻一再地告誡自己:“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薄斑b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彼窃谟霉湃藖肀薏咦约海瑘远ㄗ约簹w隱田園的志向。這種真實的表白恰恰是陶詩最打動后人的地方。
你可以把這首詩與以前學過的《歸園田居》(其一、其三)進行比較閱讀,從中體會陶淵明棄官歸隱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陶淵明,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chuàng)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人物生平
青少年時期(28歲以前)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家運已衰落,“少而貧苦!彼允觯骸白杂酁槿耍赀\之貪。簞瓢屢罄,絺綌冬陳。”(《自祭文》)但物質生活雖然貧乏,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他學習儒家《六經》,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yè)”的政治抱負。而另一方面,匡廬山水和田園風景,也使他愛好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薄安黄萜萦谪氋v,不汲汲于富貴!
學仕時期(29-41歲)
晉代的門閥制度,使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痹谀欠N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閑居。以后又先后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jié)辣ж,而且于“志意多所恥”。最后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辭官歸田。
歸田時期(42-63歲)
陶淵明歸田之后,即在家鄉(xiāng)過著躬耕隱居的生活,并親自參加了農業(yè)勞動。親自撰寫《五柳先生傳》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這使他改變了鄙視勞動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勞動的價值;也在與農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生了親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貧困,“老至更長饑”,但他不受“嗟來之食”,拒絕權貴的饋贈,表現出君子固窮的志氣。
主要成就
田園詩
兩晉時盛行玄言詩,思想內容空虛狹隘,浮淺乏味。而陶詩異軍突起,平淡自然,為當時沉悶的文壇吹進清新的春風,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詩表現了淳樸的農村生活情趣,描寫了恬靜優(yōu)美的農村風光,既表現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又表現出堅決與污濁政治決裂的情操。他的詩描寫鄉(xiāng)居生活,謳歌勞動和躬耕自給,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學中所沒有的,如《歸園田居》、《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等。
詠懷詩
以及敘寫時事的詩,如《飲酒》、《雜詩》《讀山海經》、《詠荊軻》等,表現了陶淵明歸隱后對政治的關心。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保ā肚医橥るs文二集·題未定草》)
其它詩作
部分詩作有“樂天知命”,“委任自然”,消極避世的消極思想。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原文及賞析02-22
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賞析11-28
甫田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21
西洲曲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19
西河·金陵懷古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20
田上原文、翻譯、賞析05-26
登西臺慟哭記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5
題西溪無相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