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范文資料網(wǎng)>書稿范文>賞析>《全文注釋及賞析

全文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1-12-30 12:29:01 賞析 我要投稿

全文注釋及賞析

全文注釋及賞析1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翠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拗體律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間。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調(diào)或民歌風(fēng)格摻入律詩,形成奇崛奧峭的風(fēng)格。

  詩的首聯(lián)即用民歌的復(fù)沓句法來寫峽江云雨翻騰的奇險景象。登上白帝城樓,只覺云氣翻滾,從城門中騰涌而出,此極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傾盆,使人覺得城還在云雨的上頭,再次襯出城高。這兩句用俗語入詩,再加上音節(jié)奇崛,不合一般律詩的平仄,讀來頗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種勁健的氣骨。

  下一聯(lián)承“雨翻盆”而來,具體描寫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聯(lián)的拗拙,寫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運用當(dāng)句對,使形象凝煉而集中。“高江”對“急峽”,“古木”對“蒼藤”,對偶工穩(wěn),銖兩悉稱;“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為偏義復(fù)詞,即指日),上下相對。這樣,兩句中集中了六個形象,一個接一個奔湊到詩人筆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勢,有聲有色地傳達了雨勢的急驟。“高江”,指長江此段地勢之高,藏“江水順勢而下”意;“急峽”,說兩山夾水,致峽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漲,水勢益急,竟使人如聞雷霆一般。從音節(jié)上言,這兩句平仄完全合律,與上聯(lián)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錯落之美。如此寫法,后人極為贊賞,宋人范溫說:“老杜詩,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類如此。皆拙固無取,使其皆工,則峭急無古氣。”(《潛溪詩眼》)

  這兩聯(lián)先以云雨寄興,暗寫時代的動亂,實際是為展現(xiàn)后面那個腥風(fēng)血雨中的社會面貌造勢、作鋪墊。

  后半首境界陡變,由緊張激烈化為陰慘凄冷。雷聲漸遠,雨簾已疏,詩人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雨后蕭條的原野。頸聯(lián)即是寫所見:荒原上閑蹓著的“歸馬”和橫遭洗劫后的村莊。這里一個“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馬逸則逸矣,看來是無主之馬。雖然不必拉車耕地了,其命運難道不可悲嗎?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驚心了。這一聯(lián)又運用了當(dāng)句對,但形式與上聯(lián)不同,即是將包含相同詞素的詞語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種紆徐回復(fù)、一唱三嘆的語調(diào),傳達出詩人無窮的感喟和嘆息,這和上面急驟的調(diào)子形成鮮明對照。

  景色慘淡,滿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這就逼出尾聯(lián)碎人肝腸的`哀訴。它以典型的悲劇形象,控訴了黑暗現(xiàn)實。孤苦無依的寡婦,終日哀傷,有著多少憂愁和痛苦。∷恼煞蚧蛟S就是死于戰(zhàn)亂,然而官府對她家也并不放過,搜刮盡凈,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寫荒原中傳來陣陣哭聲,在收獲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況可以想見。“何處村”是說辨不清哪個村莊有人在哭,造成一種蒼茫的悲劇氣氛,實際是說無處沒有哭聲。

  本詩在意境上的參差變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轉(zhuǎn)換,好象樂隊在金鼓齊鳴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訴的縷縷哀音;又好象電影在風(fēng)狂雨暴的場景后,接著出現(xiàn)了一幅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一轉(zhuǎn)換,展現(xiàn)了經(jīng)過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的縮影。其次是上下聯(lián),甚至一聯(lián)之內(nèi)都有變化。如頷聯(lián)寫雨景兩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軍萬馬,而對句則阻慘凄冷,為轉(zhuǎn)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鋪墊。這種多層次的變化使意境更為豐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闊者半必細,一實者一必虛”,或“一開則一闔,一揚則一抑,一象則一意,無偏用者”,就是這個道理。

  【鶴注】當(dāng)是大歷元年秋作!緩堖h注】此在白帝城而作,非專詠白帝也。

  白帝城中云出門①,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翠木蒼藤日月昏②。戎馬不如歸馬逸③,千家今有百家存④。哀哀寡婦誅求盡⑤,慟哭秋原何處村⑥。

  (此章為夔州民困而作也。上四峽中雨景,下四雨后感懷。江流助以雨勢,故聲若雷霆之斗。樹木蔽以陰云,故昏霾日月之光。此陰慘之象也。戎馬之后,百家僅存。戶口銷于兵賦,故寡婦遍哭于秋村。此為崔旰之亂而發(fā)歟?《杜臆》:前敘雨景,便興下亂象。戎馬,指作亂者。不如歸馬逸,笑其勞而無益。)

  ①《莊子》:“望之若屯云!

 、隈R融《廣成頌》:“闇昧不睹日月之光,聾昏不聞雷霆之震。”王逸《楚辭注》:“云興而日月閽。”

 、邸秶Z》:范文子立于戎馬之前!稌罚骸皻w馬于華山之陽!

 、荜隋e書:“調(diào)立城邑,無下千家。”《文心雕龍》:“百家飆駭。”

 、荨冻o》:“聲哀哀而懷高丘兮!辟Z捐之對:“老母寡婦,飲泣巷哭。”

 、蕖蹲髠鳌罚骸罢D求無藝!标惡笾髟姡骸八囊扒镌!倍旁娖鹫Z,有歌行似律詩者,如“倚江柟樹草堂前,古老相傳二百年”是也。有律體似歌行者,如“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是也。然起四句一氣滾出,律中帶古何礙。唯五六掉字成句,詞調(diào)乃稍平耳。

全文注釋及賞析2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zé)o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注釋:

  【1】照眼:猶耀眼。形容物體明亮或光度強。唐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詩:“藥裹關(guān)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

  【2】時見:常見。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3】子:指石榴。

  【4】可憐:可惜。

  【5】無車馬:無達官貴人乘車馬來欣賞。

  【6】顛倒:回旋翻轉(zhuǎn),多指心神紛亂。

  【7】絳(jiàng):大紅色。

  【8】絳英: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

  作品賞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點明時令,寥寥數(shù)語就勾畫出了五月里石榴花開時的繁茂爛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動傳神。詩人既寫了花,也寫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兩句點明地點,這是生長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沒人去攀折損害他的花枝,殷紅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紅青相襯,畫面十分優(yōu)美,使人覺得幾多可愛和惋惜。其實詩人正是愛其無游人來賞,愛其滿地“青苔”“絳英”,倘有人來賞,則車轍馬蹄踐踏得不堪了,還不如任其花開花落、果熟果爛,來得自然,委婉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

  此詩前兩句寫景狀物,后兩句抒發(fā)感想。作者并不直接來寫景,而是通過人的感覺,側(cè)面烘托出榴花的絢爛多姿。但花開得再美又能如何,還不是寂寞無聲落,詩人嘆息花開無人來賞,亦即暗喻朋友滿腹才華,卻被統(tǒng)治者貶謫于窮鄉(xiāng)僻壤,無法施展,“顛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不識人才以及詩人和作者都懷才不遇的憤懣。

  全詩描述景致清新自然,從中又可以見出詩人濃郁的情趣和縝密豐富的文思。而詩意和描述的驟變,卻又全寓于似清淡實重濃的語句之中,使得詩意陡然轉(zhuǎn)深,也顯示了寫法的“喜山不平”的變化特色。

全文注釋及賞析3

  [先秦]詩經(jīng)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要之襋[1]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2]。

  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注釋:

  【1】葛屨(jù):指夏天所穿葛繩編制的鞋。

  【2】糾糾:繚繚,纏繞,糾結(jié)交錯。

  【3】可以:即“何以”,怎么能?,通“何”。

  【4】履:踐踏。

  【5】摻(shān)摻:同“纖纖”,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纖細。

  【6】要(yāo):衣的腰身,作動詞,縫好腰身。一說鈕襻。

  【7】襋(jí):衣領(lǐng),作動詞,縫好衣領(lǐng)。

  【8】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

  【9】提(shí)提:同“媞媞”,安舒貌。

  【10】宛然:回轉(zhuǎn)貌。

  【11】辟(bì):同“避”。左辟即左避。

  【12】揥(tì):古首飾,可以搔頭。類似發(fā)篦。

  【13】維:因。

  【14】褊(biǎn)心:心地狹窄。

  【15】是以:以是,因此。

  【16】刺:諷刺。

  作品賞析:

  全詩共兩章,前章先著力描寫縫衣女之窮困:天氣已轉(zhuǎn)寒冷,但她腳上仍然穿著夏天的涼鞋;因平時女主人對她的虐待和吝嗇,故她不僅受凍,而且挨餓,雙手纖細,瘦弱無力。盡管如此,她還是必須為女主人縫制新衣。自己受凍,所做新衣非但不能穿身,還要服侍他人試穿,這非常凄慘。

  因前章末尾有“好人服之”句,已引出“好人”,故后章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著力描寫女主人之富有和傲慢。她穿上了縫衣女辛苦制成的新衣,連看都不看她一眼,還故作姿態(tài)地拿起簪子自顧梳妝打扮起來。這種舉動自然是令縫衣女更為憤慨和難以容忍的。

  至此可見,此詩實際上用了一個很簡單而又常見的手法,即對比。作者有意識地將縫衣女與女主人對照起來描寫,兩人的距離立刻拉開,一窮一富,一奴一主,馬上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留下了十分強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除了對比,此詩在藝術(shù)上另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細節(jié)的描寫。細節(jié)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小說中常有,詩歌中并不常用。由于此詩有兩個女性人物在內(nèi),所以作者也進行了細節(jié)描寫,如寫縫衣女只寫她的腳和手,腳穿涼鞋,極表其受凍之狀;手兒瘦弱,極表其挨餓之狀。這兩個細節(jié)一經(jīng)描摹,一個饑寒交迫的縫衣女形象便躍然紙上。再如寫女主人,作者并沒有描摹她的容貌,只是寫了她試穿新衣時的傲慢神態(tài)和扭身動作,以及自顧佩簪梳妝的'動態(tài),便刻畫出了一個自私吝嗇、無情無義的女貴人形象。

  最后要說的是此詩的點題作用。坦率地說,如果沒有末尾“維是褊心,是以為刺”兩句,僅以前面的描寫和對比論,很難說出它有多少諷刺意義;只有至末二句,方顯示這詩具有諷刺意味,是一首諷刺詩。這便是點題的妙用。有此兩句,全詩的題意便立刻加深;無此二句,全詩便顯得平淡。當(dāng)然,諷刺詩在末尾才進行點題,跌出真意,這是常有的,但這實際上也已成了此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第三個重要特征。

全文注釋及賞析4

  [唐]杜甫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guān)塞深。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

  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注釋:

  作品賞析:

  【鶴注】詩云“天寒關(guān)塞深”,當(dāng)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guān)塞深①。塵中老盡力②,歲晚病傷心③。毛骨豈殊眾④,馴良猶至今⑤。物微意不淺⑥,感動一沉吟⑦。

 。ú●R,見愛物之心。上四致病之由,下四病后傷感。塵中句,承乘久。歲晚句,承天寒。毛骨不殊,物亦微矣。馴良猶在,意不淺也。感動沉吟,結(jié)下截而并結(jié)通章;蛞詡膶亳R,非也。盡其力者由人,則見病傷心者亦當(dāng)屬人;蛞砸獠粶\指人,亦非也。惟馬有戀人之意,故人對之而不勝感動。)

 、賹O萬壽詩:“天寒關(guān)路長!备旁姡骸熬帽罪L(fēng)塵俗,殊勞關(guān)塞衣!

  ②《說苑》:田子方出,見老馬于野,問御者曰:“此何馬也?”對曰:“故公家畜也,罷而不能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盡其力,而老棄其身,仁者之所不為也!泵H之。

 、邸对絿Z》:“今歲晚矣!睉(yīng)玚詩:“感物傷心!

  ④《杜臆》:毛骨二句,乃不稱力而稱德之意!断囫R經(jīng)》:毛束皮,皮束筋,筋束肉,肉束骨,五者兼?zhèn),天下之馬也。后魏盧元明《鼠賦》:“毛骨莫充于玩賞!

  ⑤《淮南子》:馬先馴而后求良。《水經(jīng)注》:性馴良而易附。

  ⑥王粲詩:“雖物微而命輕

 、卟苤苍姡骸肮匀艘赘袆印!薄陡]武傳》:故且沉吟。申涵光曰:杜公每遇廢棄之物,便說得性情相關(guān),如《病馬》《除架》是也。

全文注釋及賞析5

  [先秦]詩經(jīng)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1];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2];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釋:

  【1】五紽:指縫制細密。五,通“午”,岐出、交錯的意思;紽(tuó駝),絲結(jié)、絲鈕,毛傳釋為數(shù)(cù促),即細密。

  【2】食(sì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3】委蛇(wěi yí尾移):音義并同“逶迤”,悠閑自得的樣子。

  【4】革:裘里。

  【5】緎(yù玉):縫也。

  【6】縫:皮裘;一說縫合之處。

  【7】總(zǒng):紐結(jié)。一說毛詩傳釋為“數(shù)”,與紽同。

  作品賞析:

  贊美說

  漢儒對《羔羊》篇的解釋主要有毛齊魯韓四家,其中毛詩的解釋來自《毛詩正義》,而齊魯韓三家詩幾乎都已亡佚,F(xiàn)依據(jù)王先謙之說,取其書《詩三家義集疏》中認定的齊魯韓三家詩說觀點。在《羔羊》篇中,“羔羊”、“素絲”、“退食”、“委蛇”四詞是該詩的關(guān)鍵詞,其中“羔羊”是主旨的代表,故理解漢儒對《羔羊》篇的解釋,應(yīng)先從后三詞開始,再分析“羔羊”所代表的主旨。

  “素絲”。在《詩三家義集疏》的資料中,齊氏認為“素絲”指“君子朝服”;韓氏則認為素喻絜白,絲喻屈柔;注魯詩的谷永注“素”為“行絜”,王逸注為“皎潔之行”;毛氏注為“白也”。《詩三家義集疏》總結(jié)為:“薛以性言,謂其心之精白,谷王以行言,美其行之潔清也!z喻屈柔’者,屈柔以行言,立德尚剛而處事貴忍,故屈柔亦為美德。 ”

  可見,齊氏是從“素絲”作為社會服裝的角度進行分析以確定身份地位為大臣,而其余諸家則抓住其本身“白”與“柔”之特性,認為“素絲”是用來贊美大臣之高潔、謙忍。

  “退食”。王先謙先生梳理齊魯韓三家詩注,認為“‘退食自公’者,自公朝退而就食,非謂退歸私家。永疏‘私門不開’,正釋‘公’之義。卿大夫入朝治事,公膳于朝,不遑家食,故私門為之不開也。 ”

  而《毛詩正義》中先列鄭玄箋,云退食意謂減膳。再引孔穎達正義釋“減膳”之意:“減膳食者,大夫常膳日特豚,朔月少牢,今為節(jié)儉減之也。 ”

  后引王肅、孫毓“減膳”論“減膳”為合理合制之舉。故從身份屬性上來講,兩種解釋都將對象定義為朝堂之臣,非宦官等類屬。從特征屬性來看,則知此人尊制守法,依朝廷之律,依傳統(tǒng)之令,非標(biāo)新立異或先斬后奏之人,可謂是遵從、執(zhí)行制度法令的模范,是朝廷形象的代言。

  “委蛇”。毛氏注曰:“委蛇,行可從跡也。 ”又言:“既外服羔羊之裘,內(nèi)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從公門入私門,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動而有法,可使人蹤跡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稱,內(nèi)外得宜。 ”鄭玄箋云:“從于公,謂正直順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jié)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

  韓氏注為:“逶迤,公正貌。 ”

  二者看似不同,實則互補。恰如陳啟源所云:“毛‘委蛇’傳以為‘行可跡蹤’,韓‘逶迤’訓(xùn)作‘公正貌’,兩意義正相成,為其公正無私,故舉動光明,始終如一,可從跡仿效,即毛序所謂正直也。 ”

  可知所美大臣之言行,首先是公正無私的,非弄權(quán)之人。其次,該人言行有跡可循,則可使人仿跡模仿,謂其人有影響力,是值得他人對其進行贊美乃至宣揚的。

  “羔羊”為此詩篇之題,也是該詩主旨的'代表,因而應(yīng)以“羔羊”為核心來分析該詩主旨。 《毛詩正義》:“《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jié)儉正直,德如羔羊也。 ”后注:“《鵲巢》之君,積行累功,以致此《羔羊》之化,在位卿大夫競相切化,皆如此《羔羊》之人。 ”

  《詩三家義集疏》:齊說曰:“羔羊皮革,君子朝服。輔政扶德,以合萬國。 ”韓說曰:“詩人賢仕為大夫者,言其德能稱,有絜白之性,屈柔之行,進退有度數(shù)也。”

  據(jù)此可知,該詩的主旨是贊美有德行之君子,不同在與有的學(xué)者認為是在贊美召南大夫,而當(dāng)時其他的學(xué)者認為是美召公,毛氏則只說“在位卿大夫”。實際上,召公于周朝亦是在朝之臣,故綜合來看,可將《羔羊》一詩的主旨定為贊美有德之大臣。

  諷刺說

  對這首詩表現(xiàn)特點的理解,要反美為刺。即是說,全詩不用一個譏刺的詞,更沒有斥責(zé)之語,詩人只是冷靜而客觀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習(xí)見的一個小片斷,不動聲色用粗線條寫真。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那官員的服飾——用白絲線鑲邊的羔裘。毛傳說“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是位大夫。頭兩句從視覺來寫,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見也是所想,按常規(guī)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詩人見其人吃飽喝足由公門出來,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倍蓬A(yù)注:“謂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边@與當(dāng)時民眾的生活水準(zhǔn)相對照,有天上地下之別,《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闡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會,在豐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雙雞”,非常奢侈。詩人雖然沒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時代的公膳例之,大約相差無幾。詩人生活在同時代,一見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觸動,想得很多,也許路有餓殍的慘象浮現(xiàn)在他眼前。正因為如此,所以厭惡之情不覺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詩句涌出筆端。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謂點睛之筆,使其人仿佛活動起來:你看他,慢條斯理,搖搖擺擺,多么逍遙愜意。把這幅貌似悠閑的神態(tài),放在“退食自公”這個特定的場合下,便不免顯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詩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見:這個自命不凡的家伙,實則是個白吃飯的寄生蟲!三章詩重復(fù)這個意思,回環(huán)詠嘆,加深了譏刺意味。各章三、四兩句,上下前后顛倒往復(fù)。

全文注釋及賞析6

  綠章封事

  [唐]李賀

  青霓扣額呼宮神,鴻龍玉狗開天門。

  石榴花發(fā)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綠章封事諮元父,六街馬蹄浩無主。

  虛空風(fēng)氣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塵土。

  金家香巷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

  愿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注釋:

  1、緑章封事:李肇〈〈翰林志〉〉云:"詔用白藤紙,慰撫軍旅用黃麻紙,青詞用青藤紙,朱字則緑章青詞也。"〈〈文章縁起〉〉云:"魏相奏霍氏專權(quán),始為封事,言事不可泄。"封緘,秘宻也。夜醮,道士夜祭天帝也。

  2、青霓扣額呼宮神,鴻龍玉狗開天門:青霓,道士所服之衣?垲~,叩頭也。鴻龍玉狗,二神獸也!础礉h樂歌〉〉:"天門開,詄蕩蕩。"〈〈淮南子〉〉注云:"天門,上帝居紫微門也。"

  3、石榴花發(fā)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言取紅榴花以染之為服也。叚公路〈〈北戸録〉〉載,鄭虔云:石榴堪作臙脂。睿宗代國公主嘗為之,則知石榴可染。

  4、緑章封事諮元父:〈〈神仙傳〉〉云:"東方木公曰王父,乃元氣之先。"

  5、六街馬蹄浩無主:〈〈爾雅〉〉:"路六達,謂之荘。"長安六街,唐詩多用。浩無主,紛紜而無拘束也。

  6、虛空風(fēng)氣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塵土:短衣小冠,平民也。

  7、金家香弄千輪鳴:漢貴戚有金張二家。衖,即巷字。金張二家,西漢,金日〈左石右單〉,張安世,皆貴戚。左思〈〈諫史〉〉云:“冠蓋蔭四衢,朱輪竟長衢。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寂寂子云宅,門無卿相輿!

  8、楊雄秋室無俗聲:無俗聲,言雄清貧無世俗交際也。

  9、愿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塡蒿里:漢時以故人之舊物招魂。楊雄為執(zhí)戟郎,謂以其戟招雄之魂,無令沈恨也。書鬼,二字甚新,陶詩云:"得作才鬼,猶勝頑仙。"蒿里,〈〈搜神記〉〉云:"挽歌有薤露蒿里二章,田橫門人作。"蒿里,葬地也。

  作品賞析:

  劉辰翁評曰:此章首言奏章上帝之儀,自虛空風(fēng)氣而下,言奏章所祈請者,謂風(fēng)氣非清平之時,短衣小冠之士混為塵土。富貴如金張,貧賤如楊雄,榮枯不等甚矣。故愿招楊子之魂,無使恨于地下也。長吉因道流奏章而言及此,豈無意哉?以揚雄自況,而言已之迍賤,可悲也。

  黃陶庵評曰:結(jié)意自傷。

全文注釋及賞析7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注釋:

  【1】太乙:終南山別名。又名太一,秦嶺之一峰。唐人每稱終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縣志》:"終南山在縣(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按經(jīng)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2】天都:傳說天帝居所。這里指帝都長安。

  【3】海隅(yú):海邊。終南山并不到海,此為夸張之詞。

  【4】青靄(ǎi):山中的嵐氣。靄:云氣。

  【5】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國稱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的位置來區(qū)分中國境內(nèi)的地域,被稱為分野。地上的每一個區(qū)域都對應(yīng)星空的某一處分野。

  【6】壑(hè):山谷!胺忠爸蟹遄儯幥绫娵质狻边@兩句詩是說終南山連綿延伸,占地極廣,中峰兩側(cè)的分野都變了,眾山谷的天氣也陰晴變化,各自不同。

  【7】人處:有人煙處。

  終南山: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即秦嶺,西起甘肅省天水,東至河南省陜縣,綿亙千余里。太乙:終南山的主峰,亦為終南山別名。分野:我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qū)域聯(lián)系起來,地上的某一區(qū)域都劃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圍之內(nèi),稱為分野。中峰:指主峰太乙。這句指以太乙為標(biāo)志,東西兩邊就分屬不同星宿的分野了。

  【賞析】:

  全詩描繪了終南山的巍峨壯麗、白云青靄的萬千氣象,“隔水問樵夫”特別具有動感,乃點睛之筆。

  終南山接近京城長安,崇山峻嶺相連一直到海邊。四邊觀望,白云繚繞,聚合不散;遠處青青的煙云,接近后又看不見了。地域的分野在主峰成為分界,向陽背陰的山峰山谷陰晴各不相同。想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投宿,隔著流水詢問砍柴的樵夫。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于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lián)“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于遙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視。所以,這一聯(lián)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dāng)然是藝術(shù)夸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張寫真實。“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陜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夸張而愈見真實。

  次聯(lián)寫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繼續(xù)前進,白云卻繼續(xù)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云又合攏來,匯成茫茫云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jīng)驗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維,又有誰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xiàn)得如此真切呢?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仿佛繼續(xù)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lián)詩,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孕。即如終南山中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于茫!鞍自啤、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進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jīng)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xiàn)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jīng)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象的廣闊天地。

  第三聯(lián)高度概括,尺幅萬里。首聯(lián)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和從西到東的遠,這是從山北遙望所見的景象。至于終南從北到南的闊,則是用“分野中峰變”一句來表現(xiàn)。游山而有“分野中峰變”的認識,則詩人立足“中峰”,縱目四望之狀已依稀可見。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陰晴眾壑殊”,就是盡收眼底的全景。所謂“陰晴從壑殊”,當(dāng)然不是指“東邊日出西邊雨”,而是以陽光的或濃或淡、或有或無來表現(xiàn)千巖萬壑千形萬態(tài)。

  對于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有些人認為它與前三聯(lián)不統(tǒng)一、不相稱,從而持否定態(tài)度。王夫之辯解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致,且得賓主分明,非獨頭意識懸相描摹也。”(《姜齋詩話》卷二)沈德潛也說:“或謂末二句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保ā短圃妱e裁》卷九)

  這些意見都不錯,然而“玩其語意”,似乎還可以領(lǐng)會到更多的東西。第一,欲投人處宿”這個句子分明有個省略了的主語“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見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處處有“我”,以“我”觀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處宿”而要“隔水問樵夫”,則“我”還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賞心悅目,詩人之避喧好靜,也不難于言外得之。第三,詩人既到“中峰”,則“隔水問樵夫”的“水”實際上是深溝大澗;那么,他怎么會發(fā)現(xiàn)那個“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樹林,有音響。詩人尋聲辨向,從“隔水”的樹林里欣然發(fā)現(xiàn)樵夫的情景,不難想見。既有“樵夫”,則知不太遙遠的地方必然有“人處”,因而問何處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詩人側(cè)首遙望的情景,也不難想見。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和優(yōu)點是善于“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余于象”的藝術(shù)效果。

全文注釋及賞析8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釋:

  【1】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4】可憐:可愛。

  【5】九月初三:農(nóng)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6】真珠:即珍珠。

  【7】月似弓:農(nóng)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作品賞析: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dāng)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太陽的斜射;后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fēng)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diào)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耙坏罋堦栦佀小,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鞍虢虢t”,天氣晴朗無風(fēng),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xiàn)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xiàn)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xiàn)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xiàn)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多么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dāng)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diào)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全文注釋及賞析9

  [唐]王維

  洞門高閣靄余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注解】:

 。、奉:“捧”的本字。

 。、無那:無奈。

  【韻譯】:

  門庭樓閣沐浴著夕陽的余暉,

  桃李繁榮茂盛柳絮乘風(fēng)紛飛。

  禁宮中官舍的晚鐘稀稀落落,

  門下省里鳥鳴吏少無事可為。

  凌晨身佩玉飾進詣鑾殿朝拜,

  傍晚捧著詔書退朝拜別瑣闈。

  我想隨您進退無奈年邁體衰,

  將因常常臥病解脫朝衣引退。

  【評析】:

  這也是一首唱和詩,郭給事有詩給王維,所以王維就酬和。此類應(yīng)酬性的詩,總是稱贊對方,感慨自身的,這首詩即意在稱道郭給事。首聯(lián)寫郭給事的顯達。第一句寫皇恩普照;第二句寫他桃李滿天下,門生顯達。頷聯(lián)寫郭給事奉職賢勞,居官清廉閑靜,所以吏人稀少,訟事無多,時世清平。頸聯(lián)直接寫郭給事本人,早晨盛裝朝拜、傍晚捧詔下達,不辭辛勞。尾聯(lián)感慨自己老病,無法相從,表達了詩人的出世思想。

  這首酬和詩,是王維晚年酬贈與給事中郭某的!敖o事”,即給事中,是唐代門下省的要職,常在皇帝周圍,掌宣達詔令,駁正政令之違失,地位是十分顯赫的。王維的后半生,雖然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然而在官場上卻是“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保ā杜f唐書·王維傳》)因此,在他的詩作中,這類應(yīng)酬的題材甚多。這首詩,既頌揚了郭給事,同時也表達了王維想辭官隱居的思想。寫法上,詩人又別具機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狀物以達意,使那頌揚之情,完全寓于對景物的描繪中,從而達到了避俗從雅的藝術(shù)效果。

  詩的前兩句著意寫郭給事的顯達。第一句“洞門高閣”,是皇家的寫照,“余暉”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陰陰”,是說郭給事桃李滿天下,而“柳絮飛”是指那些門生故吏個個飛揚顯達。這樣,前后兩句,形象地描繪出郭給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門生故吏擁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詩的三、四句寫郭給事居官的清廉閑靜。如果說前兩句的景狀是華艷的`,這兩句就轉(zhuǎn)為恬淡了。一個“疏”字,一個“稀”字,正好點染了這種閑靜的氣氛。詩人描寫“省中啼鳥”這個現(xiàn)象,意味甚濃。一般說,官衙內(nèi)總是政務(wù)繁忙,人來人往,現(xiàn)在居然可以聽到鳥兒的鳴叫聲,不正活畫出郭給事為官的閑靜嗎?

  王維作詩,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無奇的景或物,賦予它們某種象征意義!笆≈刑澍B”,看起來是描寫了景致,其實,是暗喻郭給事政績卓著,時世太平,以致衙內(nèi)清閑。雖是諛詞,卻不著一點痕跡。

  五、六兩句,直接寫郭給事本人。早晨朝服盛裝,恭恭敬敬地去上朝面君,傍晚捧著皇帝的詔令向下宣達。他那恭謹(jǐn)?shù)臉幼,有一個“趨”和一個“拜”字生動地描寫出來了!俺俊薄ⅰ跋Α眱勺,則使人感到他時時緊隨皇帝左右,處于怎樣一種令人囑目的地位!從全詩結(jié)構(gòu)看,這里是極揚一筆,為最后點出全詩主旨作好準(zhǔn)備。

  詩的末兩句作了一個急轉(zhuǎn),從謙恭的語氣中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意向:我雖想勉力追隨你,無奈年老多病,還是讓我辭官歸隱吧!這是全詩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贈詩中,往往在陳述了對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達希冀引薦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維此詩,卻一反陳套,使人感到別開生面。

全文注釋及賞析10

  [先秦]詩經(jīng)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wù),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家室,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注釋:

  【1】棠棣:亦作常棣、唐棣,即郁李,薔薇科落葉灌木,花粉紅色或白色,果實比李小,可食。

  【2】鄂不:花萼和花托。鄂,通“萼”。不,同“柎”。

  【3】韡(wěi)韡:光明美麗的樣子。

  【4】威:通“畏”。

  【5】孔懷:最為思念、關(guān)懷。孔,很,最。

  【6】原隰:原野。

  【7】裒:聚。

  【8】脊令:通作“鹡鸰”,一種水鳥。

  【9】每:雖。

  【10】永:長。

  【11】鬩:爭吵。

  【12】御:抵抗。

  【13】務(wù):通“侮”。

  【14】烝:終久。

  【15】戎:幫助。

  【16】友生:友人。

  【17】儐:陳列;e、

  【18】豆:祭祀或燕享時用來盛食物的器具;e用竹制,豆用木制。

  【19】之:猶是。

  【20】飫:滿足。

  【21】具:同“俱”,聚集。

  【22】孺:相親。

  【23】好合:相親相愛。

  【24】翕:聚合。

  【25】湛:深厚。

  【26】宜:和順。

  【27】帑:通“孥”,兒女。

  【28】究:深思。

  【29】圖:考慮。

  【30】亶:信、確實。

  【31】然:如此。

  作品賞析:

  全詩八章,可分五層。首章為第一層,先興比,后議論,開門見山,倡明主題!疤拈χA,鄂不韡韡”,興中有比;而詩人以棠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棠棣花開每兩三朵彼此相依而生發(fā)聯(lián)想!胺步裰,莫如兄弟”,這寓議論于抒情的點題之筆,既是詩人對兄弟親情的頌贊,也表現(xiàn)了華夏先民傳統(tǒng)的人倫觀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緣關(guān)系為基礎(chǔ)。在他們看來,“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顏氏家訓(xùn)·兄弟》)。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們更重兄弟親情。錢鐘書論及《棠棣》時也指出:“蓋初民重‘血族’之遺意也。就血胤論之,兄弟天倫也,夫婦則人倫耳;是以友于骨肉之親當(dāng)過于刑于室家之好!^《小雅·棠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較然可識”(《管錐編》)。這從文化人類學(xué)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棠棣》主題的歷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為第二層。詩人通過三個典型情境,對“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體深入的申發(fā),即:遭死喪則兄弟相收;遇急難則兄弟相救;御外侮則兄弟相助。這可能是歷史傳說的詩意概括,也可能是現(xiàn)實見聞的藝術(shù)集中。這三章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頗有特點。毛先舒說:“《棠棣》,俗筆必先從和樂敘至急難,便乏味”(《詩辯坻》)。此篇則與之相反,事例的排列由“死喪”、“急難”到“外御”,從而由急而緩、由重而輕、由內(nèi)而外,構(gòu)成一個頗有層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強烈而深遠的審美效果。其次,采用對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現(xiàn)加以對照,更見出兄弟之情的誠篤深厚!靶值荇]于墻,外御其務(wù)”,又更深一層:即使兄弟墻內(nèi)口角,遇到外侮,也會不假思索一致對外!棒]于墻”與“外御其務(wù)”,兩句之間沒有過渡,情緒和行為的轉(zhuǎn)變即在傾刻,有力表現(xiàn)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發(fā)自深衷。由轉(zhuǎn)折手法構(gòu)成的這一典型情境,因表現(xiàn)了最無私的兄弟之情,成為流傳至今的典故成語。

  第五章自成一層。如果說,前面是詩人正面贊頌理想的兄弟之情,這一層則由正面理想返觀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狀況;即由贊嘆“喪亂”時的“莫如兄弟”,轉(zhuǎn)而嘆惜“安寧”時的“不如友生”!半m有兄弟,不如友生”,這嘆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實根據(jù)的。西周初年,出現(xiàn)過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亂。據(jù)此,《詩序》似認此詩為成王時周公所作,曰:“《棠棣》,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故作《棠棣》”;西周末年,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骨肉相殘、手足相害的事更頻頻發(fā)生。據(jù)此,《左氏春秋》的作者認為此詩為厲王時召穆公所作,《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詩曰:‘棠棣之華……’云云!薄短拈Α返淖髡,是周公抑或召穆公,尚難定論;但有一點可肯定,詩人的.嘆惜是有感而發(fā)的,且有警世規(guī)勸之意。不過,這是在宴飲的歡樂氣氛中所唱之詩,因此,在短暫的低沉后,音調(diào)又轉(zhuǎn)為歡快熱烈。

  六、七章為第四層,直接描寫了舉家宴飲時兄弟齊集,妻子好合,親情和睦,琴瑟和諧的歡樂場面。第七章“妻子”與“兄弟”的對照,包含了詩意的遞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而“兄弟既翕”,則“和樂且湛”。詩人似明確表示,兄弟之情勝過夫婦之情;兄弟和,則室家安,兄弟和,則妻帑樂。末章承上而來,卒章顯志。詩人直接告誡人們,要深思熟慮,牢記此理: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礎(chǔ)。明理規(guī)勸之意,更為明顯。

  《棠棣》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杰作,它不僅是中國詩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愛的詩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陸時雍《詩鏡總論》曰:“敘事議論,絕非詩家所需,以敘事則傷體,議論則費詞也。然總貴不煩而至,如《棠棣》不廢議論,《公劉》不無敘事!薄短拈Α返摹安粡U議論,不煩而至”,似可析而為二。一是真摯委曲,感人之至。開篇形象比興,富于理趣;隨之圍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旨,“喪亂”與“安寧”、“良朋”與“妻子”,及歷史與現(xiàn)實、正面與反面,寓理于事,多層次地唱嘆闡論,既感人亦服人。全詩筆意曲折,音調(diào)也抑揚頓挫,前五章繁弦促節(jié),多慷慨激昂之音,后三章輕攏慢捻,有洋洋盈耳之趣。委曲深至,一片真誠。二是主題恒久,深邃之至。兄弟友愛,手足親情,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也是文學(xué)的永恒主題!短拈Α穼@一主題作了詩意開拓,因而千古傳唱,歷久彌新。同時,“棠棣之華”、“莫如兄弟”、“兄弟鬩墻,外御其務(wù)”,作為具有原型意義的意象、母題和典故,對后世“兄弟詩文”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而隋朝常得志的《兄弟論》,在新的背境下對《棠棣》詩旨作了創(chuàng)造性的伸發(fā),可以互參。

全文注釋及賞析11

  [先秦]詩經(jīng)

  原文:

  新臺有泚[1],河水渳渳[2]。

  嬿婉之求,籧篨[3]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

  嬿婉之求,籧篨[3]不殄。

  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釋:

  【1】新臺:臺名,衛(wèi)宣公為納宣姜所筑,故址在今山東省甄城縣黃河北岸。臺:臺基,宮基,新建的房子。

  【2】有:語助詞,做形容詞詞頭,無實義。有泚(cǐ):鮮明的樣子。

  【3】河:指黃河。彌(mí)彌:水盛大的樣子。

  【4】燕婉:指夫婦和好。燕,安;婉,順。

  【5】籧(qú)篨(chú):不能俯者。古代鐘鼓架下獸形的柎,其獸似豕,蹲其后足,以前足據(jù)持其身,仰首不能俯視。喻身有殘疾不能俯視之人,此處譏諷衛(wèi)宣公年老體衰腰脊僵硬狀。一說指癩蛤蟆一類的東西。

  【6】鮮(xiǎn):少,指年少。一說善。

  【7】有灑(cuǐ):高峻的樣子。

  【8】浼(měi)浼:水盛大的`樣子。

  【9】殄(tiǎn):通“腆”,豐厚,美好。

  【10】設(shè):設(shè)置。

  【11】鴻:蛤蟆,一說大雁。

  【12】離:離開。一說離通“麗”,附著,遭遇。一說離通“罹”,遭受,遭遇,這里指落網(wǎng)。

  【13】戚施(yì):蟾蜍,蛤蟆,其四足據(jù)地,無須,不能仰視,喻貌丑駝背之人。

  作品賞析:

  此詩若按舊說理解,一、二章賦陳其事,第三章起興以比。詩開篇即夸耀衛(wèi)宣公建造的新臺是多么宏偉華麗,其下奔流的淇河之水是多么豐盈浩瀚。這都是極力渲染衛(wèi)宣公的赫赫威勢和裝點門面,也可以看作是姜氏(宣姜)眼中所見,已被宣公的表面現(xiàn)象迷惑了。她本為是嫁過來追求燕婉之好,想過一種郎才女貌、琴瑟和諧的幸福生活的,卻不料成了一個糟老頭子的掌中玩物。

  全詩三章,前兩章疊詠。疊詠的兩章前二句是興語,但興中有賦:衛(wèi)宣公欲奪未婚之兒媳,先造“新臺”,來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實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奪其子壽王妃即楊玉環(huán),先讓她入道觀做女觀一樣,好像這一來,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蓋彌彰的。詩人大贊“新臺有泚”“新臺有灑”,正言欲反,其興味在于,新臺是美的,但遮不住老頭子干的丑事。這里是運用反形(或反襯)的修辭手法,使美愈美,丑愈丑。

  “新臺”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宣姜:美麗的少女配了個糟老頭,而且還是個駝背雞胸,本來該做她老公公的人。這一對兒是怎樣也不能般配的,就如俗語所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難怪詩人心中不忿,要為宣姜,也要為天下少年鳴不平。他好有一比:“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贝螋~打個癩蝦蟆,是非常倒楣,非常喪氣,又非常無奈的事。按照聞一多《詩經(jīng)通義》中的說法:“《國風(fēng)》中凡言魚者,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虞語(隱語),無一實拾魚者。”古今詩歌中以捕魚、釣魚喻男女求偶之事的民歌很多。例如漢樂府民歌《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薄顿兹饲楦琛罚骸疤焐蠠o風(fēng)燕子飛,江河無水現(xiàn)沙磊。魚在深塘空得見,哄哥空把網(wǎng)來圍!奔词秋@例。此詩中所寫的就是女子對婚姻的幻想和現(xiàn)實的相悖,構(gòu)成異常強烈的對比,產(chǎn)生了異乎尋常的藝術(shù)效果。這里強烈地表明:宣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詩中“河水彌彌”“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宣姜淚流不止之意,就如《衛(wèi)風(fēng)·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以及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所表現(xiàn)的那樣,渲染出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

全文注釋及賞析12

  [魏晉]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1】“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

  【2】壽:長壽。

  【3】竟:終結(jié),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一作“騰蛇”,是一種會騰云駕霧的蛇,是一種仙獸。又一說為星宿之一,有“勾陳騰蛇”之說。出自《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5】驥(jì):良馬,千里馬。

  【6】櫪(lì):馬槽。

  【7】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8】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引申為長?s,虧,引申為短。

  【11】但:僅,只。

  【12】養(yǎng)怡:指調(diào)養(yǎng)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13】“幸甚”二句:此二句是附文,跟正文沒關(guān)系,只是抒發(fā)作者感情,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jié)尾。

  作品賞析:

  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qū)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于下品?墒,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shù)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jié),壺口盡缺。為什么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如此大不相同呢?這是一個頗為發(fā)人深思的問題。

  王大將軍擊節(jié)贊賞的詩,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dāng)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jīng)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

  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lǐng)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shù)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diào),慷慨高歌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jì)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yè)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

  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fā)壯懷激烈的高唱,復(fù)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guī)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guī)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guī)律,但也不是完全聽?wèi){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yǎng)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yǎng)怡之!保皇侵笩o所事事,坐而靜養(yǎng),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不應(yīng)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yǎng)生論嗎!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于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jīng)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xué)得不到發(fā)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fēng)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fā)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jīng)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xué)”,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xiàn)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fēng)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鄽庖病!庇绕涫遣懿,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fēng)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fēng)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鄽狻憋L(fēng)骨及其內(nèi)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zhì),使建安文學(xué)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鐘嶸將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鐘嶸六朝時人,當(dāng)時文學(xué)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鐘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fēng)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xué)--包括詩歌在內(nèi),文彩較之內(nèi)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guān)于曹操的文學(xué)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yè)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xué)有開創(chuàng)之功,實在是應(yīng)當(dāng)大書一筆的。

全文注釋及賞析13

  [唐] 韋應(yīng)物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fēng),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fù)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jié)廬,慕陶直可庶。

  注釋:

  【1】跼(jú):拘束。

  【2】曠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暢。

  【3】澹(dàn):澄凈。

  【4】慮:思緒。

  【5】叢:樹林。

  【6】憩(qì):休息。

  【7】緣:沿著。

  【8】澗:山溝。

  【9】還復(fù)去:徘徊往來。

  【10】靄(ǎi):云氣,這里作動詞,籠罩。

  【11】“樂幽”二句:意謂自己頗愛這地方的幽靜,想住下來,卻又幾次終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跡上還是顯得很匆忙。

  【12】“終罷”二句:典出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表面要效仿陶淵明辭官歸隱。斯,一作“期”。慕陶,指歸隱。直,或作真,就。庶,庶幾,差不多。

  作品賞析:

  寫詩人走出官衙,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氣而心曠神怡,想到要在此結(jié)廬長住,表現(xiàn)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是寫春日郊游情景的詩。詩先寫拘束于公務(wù),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游,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fā)慕陶。

  詩以真情實感訴說了官場生活的繁忙乏味,抒發(fā)了回歸自然的清靜快樂。人世哲,經(jīng)驗談,話真情真,讀之教益非淺!皸盍⒑惋L(fēng),青山澹吾慮”,可謂風(fēng)景陶冶情懷的絕唱。

  韋應(yīng)物晚年對陶淵明極為向往,不但作詩“效陶體”,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這首詩歌就是韋應(yīng)物羨慕陶淵明生活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證明。

  這是寫春日郊游情景的詩。詩先寫拘束于公務(wù),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游,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fā)慕陶。韋應(yīng)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來到了清曠的郊外。但見春風(fēng)吹拂柳條,青山能蕩滌自己的俗慮,又有微雨芳原、春鳩鳴野,于是心中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邊散漫行走。但畢竟他是個做官的人,心中時時要冒出公務(wù)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擺脫官職,結(jié)廬此地,過像淵明一樣的田園生活。

  這首詩寫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顯示出詩人寫景的才能。但韋應(yīng)物不是陶淵明,陶淵明“復(fù)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興來作詩歌田園風(fēng)景,農(nóng)村景象處處可入詩中,處處寫得自然生動。韋應(yīng)物則是公余賞景,是想以清曠之景滌蕩塵累,對自然之美體味得沒有陶淵明那樣深刻細致。陶淵明之詩自然舒卷,而韋應(yīng)物則不免錘煉,如此詩中的“藹”字。但平心而論,韋應(yīng)物寫景,在唐朝還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這首詩以真情實感訴說了官場生活的繁忙乏味,抒發(fā)了回歸自然的清靜快樂。人世哲,經(jīng)驗談,話真情真,讀之教益非淺!皸盍⒑惋L(fēng),青山澹吾慮”,可謂風(fēng)景陶冶情懷的絕唱。

全文注釋及賞析14

  原文:

  [宋]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釋:

  【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開。

  【2】冢:墳?zāi)埂?/p>

  【3】“雷驚”句:意思是清明早已過了驚蟄的節(jié)氣?萬物正欣欣向榮。

  【4】蟄:動物冬眠。

  【5】“人乞”句:這句詩用的是《孟子》中的一個寓言,講的是齊人在墳?zāi)骨捌蚯蠹榔烦漯,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請他喝酒。?)這句詩用的是春秋時的一個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6】“士甘”句:用春秋時介子推寧愿被燒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7】是:對,正確。

  【8】蓬蒿:“茼蒿”的俗稱。此指雜草。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借清明抒發(fā)感慨的詩作。

  首聯(lián)描寫清明之時兩幅不同的畫面!凹压(jié)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百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常見的桃花李花更是綻開花苞,盛開于春風(fēng)之中,似有歡笑之意。 “野田荒冢只生愁刀,清明也正是人們上墳祭祖的日子,走到墳場,只見荒冢累累,心中自然會生出許多凄涼;況值祭祀時候,難免憶及長眠之先人,又要產(chǎn)生悲哀,這就是“只生愁”的含義。畫面雖不相同,但描寫的準(zhǔn)確、手法的使用則是一致的。桃李無所謂“笑”,荒冢也不能“生愁”,這只是賦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情緒,就是所謂擬人化。

  頷聯(lián)描寫清明時節(jié)生物的活躍情景!袄左@天地龍蛇蟄”,寫的是動物的活動。春雷震響,天地驚動,動物于冬眠中被驚醒,雷聲告知它們春天已經(jīng)到來,于是它們便紛紛走出蟄居之處,活躍于春的氣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寫的是植物的生長。春雨貴如油,是說春雨能像乳汁一樣,讓草木迅速生長。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發(fā)柔嫩了。

  以上兩聯(lián)寫了桃李、荒冢、龍蛇、草木。頸聯(lián)專寫人,人在清明時的活動也是各不相同的!叭似蚣烙囹溒捩保ㄟ^齊人于璠間乞食這一典故寫了愚人的.行為。 “士甘焚死不公侯”,乃是通過介子推的故事表現(xiàn)了賢人的氣節(jié)。這兩個典故放在清明節(jié)的具體環(huán)境中,其意義都已超出本身的范圍。

  于是作者在最后的尾聯(lián)中就有了賢愚不分的慨嘆、蓬蒿滿眼之感觸。他是因清明時節(jié)的這些現(xiàn)象,而得出了人生不論賢愚都要一律歸于荒冢這樣一個虛無的結(jié)論,這與他在貶謫生活中的消極思想是一致的。

  這首詩的景物的描寫、感情的抒發(fā),無不得力于對比。不但桃花與荒冢有對比、齊人與介子推有賢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與人生的無味黯淡也是一組鮮明的對比。

全文注釋及賞析15

  原文

  [先秦]詩經(jīng)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注釋:

  【1】維:發(fā)語詞。

  【2】鵲:喜鵲。

  【3】有巢:比興男子已造家室。

  【4】鳩:一說鳲鳩(布谷鳥),自己不筑巢,居鵲的巢。貴州民間傳說斑鳩不筑巢,居其他鳥類筑的巢。

  【5】居:侵占。

  【6】歸:出嫁。

  【7】百:虛數(shù),指數(shù)量多。

  【8】兩:同“輛”。

  【9】御(yà):同“迓”,迎接。一說陪侍。

  【10】方:并,比,此指占居。

  【11】將(jiāng):送。一說護衛(wèi),保衛(wèi)。

  【12】盈:滿。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13】成:迎送成禮,此指完成結(jié)婚。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婚禮的詩。從詩中描寫的送迎車輛之盛可以知道,此詩所寫應(yīng)為貴族的婚禮,而不是一般民間的婚禮。

  全詩三章,都以鳩居鵲巢起興。喜鵲筑好巢,鳲鳩住了進去,這是二鳥的天性!洱R詩》曰:“鵲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鳩因成事,天性然也!痹娭羞點明成婚的季節(jié),鄭箋云:“鵲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這也是當(dāng)時婚嫁的季節(jié)。各章二句寫鳲住鵲巢分別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種數(shù)量上的遞進的關(guān)系!胺健保潜炔⒍;“盈”,是住滿為止。因此詩三章不是簡單的重章疊唱。

  一章“百兩御之”,是寫成婚過程的第一環(huán),新郎來迎親。迎親車輛之多,是說明新郎的富有,也襯托出新娘的高貴。二、三章繼續(xù)寫成婚過程第二、三環(huán):迎回與禮成!鞍賰蓪⒅笔菍懩蟹揭呀佑H在返回路上,“百兩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將”“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個過程。“子之于歸”,點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題。因此,三章是選取了三個典型的場面加以概括,真實地傳達出新婚喜慶的熱鬧。僅使用車輛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這首詩以平淺的語言寫成婚的`過程,沒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來襯托新娘的艷麗,更沒有直接去描寫新娘的容貌。如果說“之子于歸”一句還點出新娘這一主角,讓人在迎親的車隊之中找出新娘來,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則完全隱在詩中場景的幕后,他是否來迎親,就留給讀者去想像了。細味詩中所寫,往返的迎親車隊給畫面以較強的時空感,短短三章,卻回味悠長。

【全文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全文注釋及賞析15篇12-31

全文注釋及賞析(15篇)01-01

龍門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07-26

全文注釋及賞析(匯編15篇)01-02

浣溪沙(宋 吳文英)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4

擊壤歌(先秦 先秦?zé)o名)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2

晚出新亭(南北朝 陰鏗)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2

清平樂 宮怨(宋 黃升)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3

繁星春水全文賞析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