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
立冬的節(jié)日習俗包括迎冬、吃餃子、喝羊湯、冬泳。立冬,是24節(jié)氣的第19個節(jié)氣,意味著開始進入冬季。立冬過后,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
北京、天津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節(jié)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F(xiàn)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wèi)”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蘇州
蘇州立冬吃螃蟹:立冬以后螃蟹就越來越少,而這時候的螃蟹真正長足了,不論是雄蟹或雌蟹,蟹膏或蟹油都豐滿醇厚,咬一口滿口留香。當然,螃蟹不可以和柿子等涼性水果同吃,食用后可泡杯姜茶,養(yǎng)身又暖胃。
蘇州立冬吃霜打青菜:立冬到來,霜打過的青菜也格外清鮮,因此菜飯也是食補佳品之一。放上些咸肉,倒入些素油,色澤鮮艷,口味濃郁。嘴饞的朋友若想來些堅果,可以吃些花生、栗子、或者熬些紅棗赤豆等,可以強身健體,補血健脾。
潮汕
潮汕人講究立冬進補,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進補藥膳用的中藥材有人參、當歸、枸杞、西洋參、魚膠、鹿茸、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等,藥膳常用的食品有烏雞、鷓鴣、鴿子、鵪鶉、水鴨等。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深受潮汕民眾喜愛。營養(yǎng)價值豐富,口感濃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飯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福建
農歷立冬,福建人俗稱“補冬”。在這一天,每一個家庭都要增加營養(yǎng)補品。福建俗語有講,一年補趟趟,不值補立冬。意思就是,這一年無論你吃了多少有營養(yǎng)的補品,也不如這一天吃的來得補。
根據(jù)福建人傳統(tǒng),“補冬”是僅次于春節(jié)、元宵節(jié)的又一重大節(jié)日。認為在立冬時刻進補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補”的說法!把a冬”的食物從豬、牛、羊、狗、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肉類,到鷓鴣、紅膏蟳、鱉、鰻以及水鴨等山珍海味,采用煎、熬、煮、燉等烹飪方式補身子。
南京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南京人就愛在這一天吃肚包雞。說起來,這種用豬肚子包住整只雞烹飪的菜肴,最早興于廣東且有悠久的傳統(tǒng),但因為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為女人坐月子必須吃的一種菜。
過去,南京人做肚包雞,采用的輔料多為:味精、白胡椒粒、黨參、姜、玉竹、五味子、熟地。而浙江嘉興一帶,則喜歡用水發(fā)黃豆、八角、小茴香、紹酒、蔥等之類,因此各地所謂的肚包雞,其做法與味道肯定是有差異的。
知道了這么多地方的立冬習俗與進補習慣,你最喜歡哪里的呢?
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
一、立冬的傳統(tǒng)習俗
1、吃餃子立冬吃餃子是流傳已久的風俗。傳說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是由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的。他用面皮包裹著羊肉等溫補食材,形狀如同耳朵,名為“嬌耳”,用以抵御嚴寒。人們在這一天吃餃子,既是為了慶祝冬季的到來,也是為了滋補身體,增強抵抗力。
2、補冬
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開始,為了抵御嚴寒,人們會食用一些溫補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等,以補充體能。同時,也會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大白菜、南瓜、紅薯等,以增強免疫力。
3. 打麻糍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立冬有打麻糍的習俗。
麻糍是一種用糯米粉做皮,包裹豆沙、花生、芝麻等餡料的食物。打麻糍的活動通常在社區(qū)或者村莊進行,大家一起參與,既增加了節(jié)日的氣氛,也增強了鄰里之間的感情。
二、立冬的科學知識
立冬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的節(jié)氣,也是自然界的一個重要變化節(jié)點。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立冬的到來意味著日照時間減少,氣溫下降,植物的生長速度減慢,動物開始進入冬眠狀態(tài)。
1. 日照時間變化
隨著地球的公轉,太陽的高度角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減小,導致日照時間減少。日照時間的減少會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這就是為什么立冬之后,植物的生長速度會減慢的原因。
2. 氣溫變化
立冬的到來意味著氣溫的下降。
這是因為地球在這個時候離太陽最遠,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最少。同時,由于北半球的地軸傾斜,陽光的直射點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減少,因此氣溫會下降。
3. 動物冬眠
隨著氣溫的下降和食物的減少,許多動物會選擇冬眠來度過寒冷的冬季。
例如,熊、松鼠等動物會在秋天儲存大量的食物,然后在冬天進入洞穴進行冬眠。這是動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化而采取的一種生存策略。
三、立冬的故事和傳說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每個節(jié)氣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傳說。
關于立冬的故事和傳說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據(jù)《山海經》記載,大禹在立冬這一天開始治水。所以后來又有立冬"加固河堤"的習俗。
四、如何向孩子介紹立冬的知識
對于孩子來說,了解立冬的傳統(tǒng)習俗和科學知識不僅可以增加他們的知識面,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傳統(tǒng)文化。以下是一些向孩子介紹立冬知識的方法:
1、通過故事講述習俗和科學知識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我們可以通過講述與立冬相關的故事和傳說,來向孩子們介紹立冬的傳統(tǒng)習俗和科學知識比如餃子的由來、補冬的習俗等。通過故事,讓孩子了解立冬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激發(fā)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2、制作手工制品在立冬這一天,可以與孩子一起制作一些與立冬相關的手工藝品,如剪紙、繪畫等。通過制作過程,讓孩子了解立冬的習俗和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3、參與傳統(tǒng)活動
參與是學習的最好方式。我們可以組織孩子們參與到立冬的傳統(tǒng)活動中去,比如打麻糍、穿棉衣等。通過親身體驗,孩子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立冬的意義和習俗。
4、結合日常生活講解科學知識
我們可以根據(jù)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來解釋立冬的科學知識。比如解釋為什么立冬之后植物的生長速度會變慢,為什么動物會選擇冬眠等。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們理解科學知識,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5、參觀博物館或文化遺址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或文化遺址,讓他們親身體驗和了解立冬的歷史和文化。在參觀過程中,可以給孩子講解相關的知識和背景,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節(jié)氣的內涵。
【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相關文章:
立冬節(jié)氣習俗文案09-02
立冬節(jié)氣習俗活動02-04
立冬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習俗01-16
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有哪些05-12
立冬節(jié)氣習俗有哪些05-12
立冬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及活動05-12
立冬節(jié)氣習俗活動【推薦】07-05
立冬節(jié)氣傳統(tǒng)習俗09-13
立冬節(jié)氣的習俗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