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備課的反思范文
這是一堂很普通的化學“分子”教學課,沒有什么特別的困難之處,因為是教過的,知識比較簡單,備課輕車熟路,上課也揮灑自如。當同學們積極觀看、參與實驗結束后,我見好就收,“下面,我們開始練習”。印象中,那一道道做對的練習,再伴有兩周來初見成效的交流和討論,我會比較成功地完成這節(jié)“分子”課,但7~8分鐘后,把前幾道簡單的誰都會的做完后,“大批量”的問題出現了,尤其是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相關現象及區(qū)分純凈物、混合物,甚至保持某物質化學性質的微利也無所適從。不是一個或幾個人,而是很多。這樣的意外我以前也見過,受模式化的影響,我沒加深入思索的便讓學生籠統(tǒng)地進行討論、再做,直至下課,效果仍然不好。失敗了,我拿著儀器回到了辦公室。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決定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掌握和分析學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做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很好地備學生,才能更好的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冷靜下來,我認真分析了這堂課失敗的原因:首先,備學生的基礎知識不足,自認為物理老師已經講過分子了,本節(jié)將會輕松完成。但回來翻譯下物理課本,與化學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加之學生讀書時間少,領悟得較淺,而教師此時又盲目增加了老教材的”分子“概念,更是使學生一頭霧水,難于理解,加之知識抽象,缺乏過程性體驗,所以,分子定義沒能真正建立起來;其次,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認真分析原因,加以引導,而是籠統(tǒng)地交流,缺乏針對性;其三,備課不夠深入,對教材的資源利用不充分,圖2—15、2—16教師未能充分挖掘,以至對分子的構成認識不到位,對于純凈物、混合物的微觀認識不夠。核心原因是備課不足,層次不高。
記得自己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對”備課“的理解,就是老師趴在書桌上借著昏暗的燈光辛勤抄寫的形象。這種認識一直保持了很長時間,直到自己做了教師,才知道那只是外行”備課“拍攝的電影鏡頭,真正意義上的”備課“是一項內隱的復雜的心理創(chuàng)造活動,絕非一兩個外在的標簽和形式能涵蓋得了的。記得一位名師說過,真正的備課是由”點、線、面、體“不斷深化和完善的過程。是一個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由粗淺到深入的過程。
具體來說,”點“的境界這種備課觀是一炮一個眼兒,目標明確,很務實的。馬上要上課了,看一看教科書上的內容,翻一翻參考書上的教學設計,想一想具體的環(huán)節(jié)與步驟,理一理課上要用的教具,這樣一步一步下來,就算是一次完整的”備課“了。
”線“的境界,是一種”連點成線“的備課意識和習慣。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一邊執(zhí)行著既定的教案,一邊分析著教學的現狀,一邊還得計劃著下面的教學步驟,這就是把”過去“”現在“”未來“聯系起來的”線“的`備課境界。
”面“的境界,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關注生活中的化學“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瘜W學習突破課堂和學校狹隘的時空,走向更為廣闊的背景。至此,備課也不僅僅把眼界局限于現有教材和課堂,到生活中去挖掘化學教學資源、尋求化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的內在聯系,使得數學備課增加了另一個維度,備課到”面“的境界。
”體“的境界,當然,面雖然已經具體,但”面“并不是終極的境界。山外有山;樓外有樓,”面“雖為二維;有面積;但沒有厚度廣。而有厚度的”體“才是更高的境界。站在單一的”面“的圈子里看事物總是有局限的,人類正是因為自己千百年來一直站在地球上,才會有”天圓地方“的錯誤判斷。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不再把視野局限在某一具體課的”點“上,也不僅僅把眼光局限在課與課的聯系的”線“上,也不僅僅滿足于在生活中搜集化學教學素材的”面“上,而是綜合所有的學科教學本質,把握化學教學的真正意義,把教學中的”人“放在凸顯的位置,充分了解學生,用這樣的眼光來備課才能體現化學教學的真正價值。為了增加”體“的厚度,我們應該及時了解數學、物理、生物等學科與化學關聯知識的進度,努力汲取心理學、管理學、文學、美學等諸多領域智慧的營養(yǎng),增加第三維度的長度,提高課堂的駕馭能力,從而使自己備課的成品更加豐厚、扎實。
【化學課備課的反思】相關文章:
化學課的教育反思03-08
化學課教學反思03-07
化學課題評價的反思11-15
化學課堂的教學反思03-14
化學課堂教學反思03-08
關于化學課堂的教學反思03-10
化學課題評價的反思范文11-15
化學課堂的教學反思范文03-11
化學課堂教學的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