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學習八年級上冊的生物,要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首先要明確哪些知識點是需要記憶的。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濟南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濟南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1、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 心臟、血管、血液 組成。血管遍布全身各處是運輸各種營養(yǎng)物質與廢物的通道。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
人體內能出現脈搏現象的血管只有動脈。人的血細胞主要由紅骨髓產生。 紅細胞中有血紅蛋白(含鐵),其特性是:氧濃度高易與氧結合,氧濃度低易與氧分離。
貧血原因:紅細胞少 或 血紅蛋白低。 患急性炎癥或白血病:白細胞 數量增多。
、谳斞瓌t:同型血原則。
一個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0ml不影響健康。成年人血液的總量為體重的7% ~ 8% 。 能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輸給別的血型的是:AB型血; 能輸給任何血型但不能接受別的血型的是:O型血。輸血時血型不合,會凝集成團,堵塞毛細血管的是:紅細胞。
③心腔的位置:心房在上,心室在下。 與心腔相連的血管:(心)(脈) (心)室動(脈),左主(動脈) 右肺(動脈)
血液循環(huán)流動的方向:靜脈→心房→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是:瓣膜 心肌壁最厚的一個心腔是:左心室。 健康成年人的血壓一般為收縮壓(高壓)12~ 18.7kPa(90 ~140mmHg),舒張壓(低壓)8~12kPa(60 ~90mmHg)。
高血壓: 舒張壓(>12千帕斯卡(kPa),如17.7 kPa /13 kPa就是高血壓。 ④ 血液循環(huán)途徑及成分變化
體循環(huán):左心室→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下腔靜脈→右心房(動脈血→靜脈血)
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泡毛細血管網→脈靜脈→左心房(靜脈血→動脈血)
人體內血液循環(huán)中的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是同時進行的,并且通過心臟連通在一起,組成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途徑。 動脈血:含氧多,顏色鮮紅。 肺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靜脈血:含氧少,顏色暗紅。靜脈血。
、菪难芗膊。河尚呐K和血管的病變引起的疾病。
、殴跔顒用}:冠狀動脈給心臟的肌肉運來氧氣和養(yǎng)料,同時運走代謝廢物,最終流入右心房。
、乒谛牟。汗跔顒用}發(fā)生病變,導致心臟的肌肉缺血的病變。如心絞痛(心臟肌肉暫時性缺血而胸悶、心前區(qū)疼痛)、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被凝血堵塞,血液不流通)。
、枪谛牟〕梢颍焊咧撅嬍场⑷狈\動、吸煙等。預防的有效方法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防治意識;夹慕g痛的病人的急救藥物: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2.泌尿系統(tǒng)
排出廢物的三條途徑:①呼吸系統(tǒng) ② 泌尿系統(tǒng) ③ 皮膚
②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從上往下有: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場所。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膀胱:貯存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腎單位。
③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發(fā)生的部位,成分的變化
濾過作用 重吸收作用
血液 --------→ 原尿 --------→ 尿液
原尿形成的部位:腎小囊。
(1)濾過作用:濾去血液中大分子的蛋白質,血細胞,形成原尿。 原尿成分的特點:原尿比血液少蛋白質、血細胞,但含葡萄糖;
(2)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對人有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重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
尿液成分的特點:尿液廢物濃度大,無葡萄糖。
腎小球發(fā)炎的癥狀:①尿液中出現蛋白質、血細胞;②同時血液中白細胞變多。人一晝夜形成原尿約150升,而尿液只有1.5升的原因是:因為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尿液的形成是連續(xù)的,排出是間歇的原因是:膀胱有暫貯尿液的作用。
【人體排尿,有排除廢物的作用,對調節(jié)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芷つw分 表皮 與 真皮 兩部分。表皮中有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吸收紫外線,保護人體;深層皮膚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可使皮膚再生。真皮內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使皮膚有彈性和韌性。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并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實→新一代植株。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應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yǎng)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的。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
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3)植物的無性生殖需要的條件:以扦插為例,除去光照、水分、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莖段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例如紫背天葵): a.莖剪成15-20厘米長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jié)。
b.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fā))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c.上一個節(jié)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jié)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一般說在節(jié)的部位居間分生組織發(fā)達,此處較易生根。去掉葉片時,葉柄在節(jié)上留下傷痕,傷口處較容易產生愈傷組織,也就容易生根。)
(4)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一、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1.變態(tài)發(fā)育: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
(1)完全變態(tài): 同家蠶一樣,蜜蜂、菜粉蝶、蠅、蚊、蛾等昆蟲的發(fā)育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fā)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tài)。
(2)不完全變態(tài):蝗蟲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fā)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tài)。不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還有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fā)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3. 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二、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1.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tài)發(fā)育成體營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輔皮膚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
(1)發(fā)育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tài)發(fā)育。
(3)雄蛙鳴叫的意義是求偶,雌雄蛙抱對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濟南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相關文章:
濟南版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2-06
生物上冊生物的變異知識點01-26
生物上冊知識點之生物的特征06-21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的歸納01-27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匯總06-20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大全06-20
八年級上冊生物必考知識點10-16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01-26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