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終身受益。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一切教育都可歸結為養(yǎng)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結于自己的習慣!币韵率切【幷淼募彝ブ腥绾闻囵B(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家庭教育中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習慣要從小時候開始培養(yǎng),兒童時期養(yǎng)成好習慣特別重要。兒童可塑性大,模仿性強,既容易養(yǎng)成好習慣,也容易養(yǎng)成壞習慣。而壞習慣一但形成,就很難改變。有些壞習慣,還會繼續(xù)發(fā)展,對人一輩子起壞作用。有些家長把孩子的壞習慣不當回事,不加注意。有的家長嫌麻煩,不肯多下功夫。人們常說:小孩子面前無小事。小事不重視,將來就可能發(fā)展成大事。小事怕麻煩,長大了就會出大麻煩。
二、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哪些良好習慣
既包括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也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在家庭教育中的養(yǎng)成教育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比如,培養(yǎng)文明禮貌的習慣、孝敬父母的習慣、生活講秩序的習慣、勞動習慣、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等等。
1.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其他方面就無從談起。健康的身體是1,其它都是1 后面的0,沒有1,后面的0是沒有意義的,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建立合理的作息時間,科學的飲食搭配,要求孩子講衛(wèi)生,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過度保護,培養(yǎng)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為今后步入社會奠定自我生存的基礎。
2.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行為習慣是個人與環(huán)境、行為相互影響的結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言談舉止、接人待物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在這方面的習慣形成。 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具備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優(yōu)良品質,文明規(guī)范的行為舉止,做事專心、誠實守信等良好習慣的小學生。
3.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學習要專心致志。家長要告訴孩子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不要做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氐郊液蠹皶r做作業(yè),并做好預習和復習,養(yǎng)成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作業(yè)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做作業(yè)時磨磨蹭蹭,對于這樣的孩子,應該怎么訓練他呢? 應該限制寫作業(yè)的時間。把作業(yè)當考試?荚囀窍迺r完成,完不成也得收卷。我們在家里不妨試試,把孩子寫作業(yè)當“考試”,限時完成。一般來說,家長對孩子的作業(yè)只檢查對不對、整齊不整齊,而沒有時間上的要求,孩子愛做多長時間就做多長時間,只要做對就行。這往往是孩子形成磨蹭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家長應該要求孩子,每次作業(yè)不但要寫對寫整齊,還要盡量縮短時間。
4.良好人際交往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包括禮貌待人、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平等和諧與人相處,與老師、同學關系融洽等方面。養(yǎng)成了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就會為自己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心理上沒有壓力,身心才會放松,才會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三、為了能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就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中的作用,為此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足夠的耐心,教育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但操之過急是不會達到預期目的的。良好習慣是經過多次反復逐漸形成的,有的是從不良習慣轉變而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面對孩子的不良習慣要冷靜處理,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循序漸進、耐心指導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責罰”
要多給孩子鼓勵和贊揚,少責罵和毆打,但是過于嚴格或是過于寬容都不適合孩子發(fā)展。有個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學習都不用家長操心,可就是性格膽小,缺乏自信心,在與孩子的媽媽交流了以后我們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對其特別嚴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長大的,他覺得孩子就得打更何況是個女孩,不嚴加管教是不行的。爸爸的態(tài)度使孩子唯唯諾諾的,在爸爸身邊不敢做錯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爸爸又很吝嗇去贊揚孩子,覺得表揚多了就會驕傲。于是孩子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自信,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翻錯,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他懂得道理,所以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對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學生,要更加耐心,不斷用語言強化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3.家長的日常行為習慣對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某些習慣可以在他們孩子的身上找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避免把這些不良習慣傳染給孩子。用好的思想、品質作風去熏陶和影響孩子,處處做孩子的表率,給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起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家長習慣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孩子看電視時也不會坐在沙發(fā)上;家長喜歡讀書看報,孩子也會養(yǎng)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家長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也會孝敬他們。 “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候接受教育和影響所形成的習慣,就像先天形成和與生俱來一樣穩(wěn)固,終生都會起作用。我們要借鑒國內、國外一些先進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良好的家教傳統(tǒng),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把子女培養(yǎng)成自尊、自立、自強的家庭成員。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內容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包括品德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及學習習慣。良好品德習慣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友愛同伴、愛集體守紀律、愛勞動、誠實勇敢。文明禮貌具體是愛長輩、老師,聽他們的話;見人有禮貌地稱呼,會說“請、謝謝”等禮貌用語;不打擾成人談話,不隨便要與翻弄別人的東西,經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謝。友愛同伴具體是與同伴友好相處,懂得關心他人、謙讓他人,會合作,樂意分享與幫助別人。愛集體主要表現在遵守集體規(guī)則。愛勞動具體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飲食飲水習慣、睡眠習慣、排便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潔、正確使用手帕、保持身體清潔、保持環(huán)境整潔。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喜歡學習,對學習活動有興趣,能集中注意力專心地某一項活動;有正確的讀、寫、坐的姿勢;會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閱圖書,能愛護圖書文具,會整理這些用品。對于這些內容和要求,家長應該熟悉與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教育培養(yǎng)。
二、當前家庭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上存在的誤區(qū)
1、重智育輕德育
家長對孩子技能與知識的學習較重視,而對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意志力、堅持性、良好個性與性格的培養(yǎng)較為輕視。比如現在有許多家長在孩子沒入園前讓孩子學會念許多兒歌、故事,學寫數字,而對在學習過程中需注重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一種意志力的培養(yǎng)、堅持性的培養(yǎng),對后續(xù)學習起關鍵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質培養(yǎng)沒能受到重視。
2、缺乏理智的愛
有的父母認為只有一個孩子,一定要讓孩子過的比自己好而對孩子倍加疼愛一些本該孩子自己做的穿脫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務勞動和簡單的家務勞動都讓家長包辦代替了,養(yǎng)成孩子獨立性差和害怕困難等不良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有的家長則對孩子寵愛有加,百依百順,要啥給啥,造成幼兒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3、教育方法不當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不必當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孩子有所感覺,就埋怨父母,養(yǎng)成孩子不能正確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使孩子對家長不信任,喪失了家長的威信,對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另外有些家長則不適當的干涉、限制甚至懲罰孩子,當孩子做錯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懲罰,但都不對孩子說明原由。我們常?梢钥匆姡贿吺羌议L禁止,一邊是孩子依舊去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反而慢慢養(yǎng)成惡習。
4、教育意識淡薄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沒啥!拔覀冃r侯沒人管我們,長大了不也什么都會了?”以為樹大自然直。有的家長則認為自己要學習還要工作,沒有時間管孩子,對孩子放任無要求,缺乏教育意識。
三、家庭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1、以身垂范,給孩子作出榜樣
我們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優(yōu)良的品德,家長必須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慶齡說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以深遠的影響”,家長要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孩子。如,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家長先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飲食不要挑精揀肥;這樣,對于善于模仿的孩子來說定是受益匪淺。
2、為孩子創(chuàng)造實踐自我價值的機會
父母要轉變觀念,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對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堅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獨立行走、獨立進餐、獨立就寢等。 記得新生剛來園時,許多家長不放心幼兒自己進教室,都要親自送到教室。剛開始為了讓幼兒有個適應期,也在情理之中。到了現在,除了特殊情況,我們都要求孩子自己走進教室。對于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鼓勵他在家做小幫手如幫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時家長不要表現得太能干,有句老話說得好“懶惰母親,勤快兒”,家長要有意識提供孩子鍛煉的機會。
3、注重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一貫性主要表現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規(guī)則。比如規(guī)定孩子起床、進餐、游戲、學習、看電視、睡覺的時間,開始孩子可能不習慣,有時遇上好看的動畫片非要看下去,父母應堅持要求,不能退讓,有的孩子因此會哭鬧,家長可以不予理睬,進行冷處理,孩子感到哭也沒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實。所以,只有堅持要求,才能幫助孩子形成習慣,朝令夕改就難以如意。例如,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為了趕時間上班又急忙幫孩子穿衣,后天又批評孩子不肯自己動手穿衣。家長的要求反復無常沒有耐心,孩子自己穿衣的習慣是斷然養(yǎng)不成的。當然,在放手讓孩子自己穿衣時一定要教會幼兒正確穿衣的技巧,有困難時,家長可以幫助,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合理適當,不要太高。
一致性則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一致,特別是現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輩之間對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員對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好,還可能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的壞習慣。如吃晚飯了媽媽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寶貝孫子,說孩子小整理起來費勁,就包辦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吃晚飯了,孩子見一點點肥肉就吐掉,奶奶教育孩子樣樣菜都要吃才能保障營養(yǎng),媽媽則怕兒子會發(fā)胖,就說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又怎么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因此,家庭中,家長應教育意見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進行溝通,取得一致意見。
4、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簡單粗暴
有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這孩子真要把我氣死了,天天都有家長告狀,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用積木把小朋友打傷了,后天又用嘴把小朋友咬出血印了……這位家長很苦惱地說:“我都怕去幼兒園接孩子,真怕哪位家長來找我,打他,罵他,可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這位家長的苦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糾正不良行為習慣要比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難得多,家長應從改變對孩子的態(tài)度開始。對幼兒來說,情緒是行動的動力,孩子喜歡受人鼓勵、夸獎,如
果總是換來批評、受到指責,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長的冷眼、厭惡、甚至是打罵,會激起孩子的不良情緒,產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受了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長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因為不良的行為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而好的行為則要十分自覺,必須克制自己的需求,這種抑制力要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時孩子往往表現的不會那么自然、輕松。如果家長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以鼓勵、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fā)并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yǎng)成。
5、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習慣培養(yǎng)的課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良好習慣的老師,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在父母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覺時,都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著習慣。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家長應該多與幼兒園聯系,在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要求與做法上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是獨生子女,而過分地遷就孩子,寵愛孩子,或者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再嚴格要求也不遲,要知道,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改造起來遠遠要比塑造難。因此,家庭應該與幼兒園實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易于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當成一件關系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的大事來抓,我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父母應如何科學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呢?
1.明確要求,嚴格執(zhí)行
對孩子行為習慣的要求,父母應交代得詳細明確,讓孩子清楚明白,決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見摸不著,不知從何人手做。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痹诤⒆恿私馇宄鞔_的基礎上,就應嚴格實施。父母決不能只提要求,在行動上卻不加以督促。不嚴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難就放任孩子打退堂鼓,非但不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惰性,使孩子變得散漫任性。因為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只要有一回因私心雜念奪去了孩子對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來就會變得困難了。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一旦提出,就應嚴格施行,毫不退讓,更不能輕易改變。這樣,才有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2.孩子有了好的表現要及時鼓勵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曾深有體會地說:“靠一個美好的贊揚我能多活上兩個月。”誰都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優(yōu)點和長處的贊賞,天真爛漫的孩子尤其是這樣。因此,父母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對孩子多加贊賞。父母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對孩子來說,父母一句贊賞的語言,一個信任的神態(tài)可能都是不小的鼓勵。父母鼓勵孩子的機會也很多,孩子自己動手疊被、整理衣物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寶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好樣的!”孩子為他人、為社會做了好事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爸媽為你感到自豪!”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了困難、打擊卻不灰心,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困難是暫時的,爸媽相信,只要你不向困難低頭,就一定會成功!”等等。
3.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每一位年輕父母生下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無限的欣慰,全家人感到莫大的幸福,因為孩子會給家庭帶來幸福、歡樂,使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歡樂之中的父母,沒有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然而由于教育方法不得當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這份光彩很快就會消失,代之而來的則是無限的煩惱、痛苦和悲傷,甚至是社會的災難。作為父母,要自覺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和矯正不良習慣的能力。
4.防微杜漸,及時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對于孩子的行為,父母不能聽之任之。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防患于未然。否則“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壞習慣發(fā)展到違法犯罪的行為時,就為時已晚了。父母應讓孩子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對孩子身上已經出現的不良行為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及時矯正。
5.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雖然美國有專家研究發(fā)現,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這21天是個平均數,養(yǎng)成的習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的時間也肯定不一樣。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習慣究竟需要多長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所用的時間越長,孩子的習慣就會越牢固。所以,對于孩子每一個習慣的培養(yǎng),父母都應做好心理準備,"時間堅持。這對父母來說是十分艱巨的任務,但為了孩子的終生幸福,廣大父母要不怕反復,要持之以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庇每品B(yǎng)子好的習慣,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有效地發(fā)揮。
【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衛(wèi)生行為習慣03-22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11-18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情緒11-19
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03-23
試析學前教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11-19
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11-18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的傾聽習慣05-16
如何培養(yǎng)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習慣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