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教師資格《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試卷(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以下是《生命生命》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認真閱讀后,完成下面的問題。
一、情景導入
師:(A)“噓——”別作聲,跟我做:閉上雙眼,伸出右手,放到左胸。
師:(大概靜默三十秒)你聽到了什么?
生:心跳!(感覺到了生命)
師:那么,請用一句話說說你對“生命”的感悟。
生:生命很短暫,我們應加倍珍惜。生命很脆弱,應當精心呵護。
生:生命中會遇到很多不幸,但不能放棄,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整體感知
師:是啊,人的生命來之不易,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有一位臺灣著名殘疾作家杏林子,還專門借來聽診器,她聽到了什么?她是怎樣理解生命的?(B)請快速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課文講了哪幾件事?(生邊讀邊畫)
生:課文講了三件事。
生: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苗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
三、研讀賞析
師:看來同學們找得很準。那么哪一件事更讓你感動?你又因什么而感動呢?
生:(學生紛紛舉手)小瓜苗在磚縫中茁壯成長的事更讓我感動。
生:小瓜苗強大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生:小瓜苗不屈地茁壯成長引起了我對生命的思考。
師:可我不明白,既然“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那小瓜苗何以“茁壯成長、昂然挺立”?
生:因為它很堅強,它有很強的生命力。……
師:沒有任何物質(zhì)保障,光靠精神行嗎?
生:不行,靠香瓜子本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師:(C)為他鼓掌。他真的很聰明,小瓜苗正是靠自身的養(yǎng)分才可以“冒”出來,但為什么只活了幾天?這里為什么用“冒”,不用“長”?(分大組討論這兩個問題)生查詞典、討論、讀課文。
師:“我”覺得小瓜苗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但它仍有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感動著“我”?
生:擎天憾地的力量。
師:注意“擎”的寫法,請解釋這個詞。(生讀注釋)
師:怎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先請大家認真體會文中“沖破”一詞的含義(學生讀文中相關語句)。
生:“沖破”給人一種速度快的感覺。
生:不顧一切的感覺。……
師:現(xiàn)在我想請大家一起大聲地喊兩次“沖啊”。
生(齊喊后恍然大悟):這就是一種“擎天撼地”的力量。
師:真棒!小瓜苗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朔刂乩щy,憑借著巨大的生命力茁壯成長、昂然挺立,這難道不是一種擎天憾地的力量嗎?由此“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應克服病魔的折磨,頑強的斗爭下去。
生:我要向小瓜苗學習,直到生命的終結!……
師:(D)讓我們再齊讀第二自然段,再次感悟生命的力量。(師生齊讀)
對以上教學片段中劃線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真情實景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把學生帶入對生命的感悟之中。營造一定的教學情景、或者說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喚起他們的體驗。有了體驗,學生就有了與文本、與作者對話的基礎
B.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教師不適合讓學生快讀,而要讓學生細讀、精讀,邊讀邊勾畫,找出問題的答案,從細節(jié)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在課堂結尾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快讀,以便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
C.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有收益有成效,教師的組織、指導不可缺少。老師善于提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品味語言。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冒”進行品析
D.對一篇文章,通過具體的研讀,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就會有更好的品味,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師生同讀,可以讓老師更好的走進文本,走進學生,可以使教師、學生、文本更好的融為一體。
2、閱讀以下《口語交際——討論》的實錄,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學生:(A)我是組織者。我是參與者。我是記錄者。我是匯報者。(四名同學明確各自的分工)
組織者:(B)學習了童話《皇帝的新裝》,同學們都對虛榮、昏庸的皇帝這個形象有了深刻認識.也知道這是作者極力諷刺的一個典型形象。那么大家能不能討論一下除了皇帝可惡,還有哪類形象也應當是被諷刺的對象?
參與者:也諷刺了虛偽的大臣們,諷刺他們趨炎附勢、溜須拍馬的行徑。
組織者:見解獨到!還有沒有。還能想到誰?
參與者:再有就是騙子,他們機關算盡,以騙財騙物為營生,可恨!
參與者:再補充一下,我覺得還諷刺了平民百姓,他們是非不分,真假不辨,是愚昧無知的表現(xiàn)!
組織者:童話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映射,它的取材源于生活。大家都想一想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丑角?有沒有與小男孩一樣的正面典型?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價值取
向?請大家暢所欲言。
參與者:……
參與者:……
參與者:……
記錄者:(C)大家討論很是激烈,我也要參與,我用30分鐘根據(jù)我的記錄發(fā)表一下我個人
的觀點.我認為……
匯報者:(D)同學們說了很多,我來匯報一下。首先《皇帝的新裝》同樣嘲諷了大臣、騙子、百姓等形象,諷刺他們溜須拍馬、愚昧無知等可恥行徑。經(jīng)過討論,我們認為現(xiàn)今社會存在正面典型,當然也有許多反面教材。我們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弘揚正義觀念,構建和諧社會……
對畫線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
A.討論屬于組織中的口語交際,討論前需要明確各自的分工
B.組織者結合學過的內(nèi)容,提出需要共同討論的、著手解決的問題
C.記錄者在討論環(huán)節(jié)除記錄之外可同時兼組織者、參與者、匯報者等角色
D.討論的總結與匯報是討論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能進一步形成討論的結果
3、老師在講解《木蘭詩》中“對鏡帖花黃”一句中“帖”通“貼”的用法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通假字,舉出以下例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B.甚矣.汝之不惠
C.河曲智叟亡以應
D.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4、老師在講解郭沫若的詩歌《女神》時,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郭沫若詩歌的風格特征,特意讓學生收集郭沫若的詩作。以下選項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
C.《天上的街市》
D.《地球——我的母親》
5、關于語文課程評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依據(jù)評價時間,語文課程評價的類型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B.依據(jù)評價主體,語文課程評價的類型可分為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教師評價、校長評價、家長評價、專家評價等
C.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
D.語文課程評價需遵循多樣化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6、學習完《木蘭辭》后,教師讓學生談談對文言文修辭手法的認識,以下各位同學對文言文修辭手法的分析錯誤的是( )。
A.《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借“千里馬”喻人才,借“伯樂”喻慧眼識人才的領導。《秋浦歌》:“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借“秋霜”喻白發(fā)
B.《出師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对狸枠怯洝罚“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借“廟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貶往的地方
C.《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孟子二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頂針
D.《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把“愁”比喻成“頭發(fā)”,“滿面塵灰煙火色”用“煙火色”比喻像煙火一樣的臉色
7、閱讀下面的教學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師:有人說,祥林嫂是沒有春天的人,是的,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我們待會在閱讀小說時會發(fā)現(xiàn)。作者刻意把喪夫、再嫁、失子、歸天幾個最關鍵的情節(jié)都安排在春天發(fā)生,這樣一來,就用生機盎然的春天給祥林嫂的悲慘命運作自然背景,有著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強烈的對比,更有力地反映出封建制度的罪惡。接下來,我們就看祥林嫂在春天里都發(fā)生了些什么事情。
對以上教學片段的解讀,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教師在上課伊始就將小說主題交給學生,繼而讓學生在小說中找線索,過渡簡明、直接,應該提倡
B.教師在上課伊始就將小說主題交給學生,學生缺乏自我構建主題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
C.教師讓學生根據(jù)“祥林嫂在春天里都發(fā)生了些什么事情”這條線索去讀課文,減輕了學生自己構建主題的負擔,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D.教師在將“找依據(jù)”的任務交給學生時,學生可以從信息檢索中,體會到自我閱讀構建主題的趣味
8、文學閱讀課上,老師為了考查學生的閱讀識記能力,向?qū)W生出示了這么一段話: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要求學生完成填空題:這段描寫是作家在作品中對人物進行的生動形象的外貌描寫。
以下哪位學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確的?( )
A.學生甲:巴爾扎克《人間喜劇》高老頭
B.學生乙:雨果《人間喜劇》卡西莫多
C.學生丙: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
D.學生。喊蜖栐恕栋屠枋ツ冈骸犯呃项^
9、老師在講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時。為了更好地讓大家理解判斷句,特地找出以下句子進行拓展,下面選項中的句式不適合用來舉例的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觀潮》
B.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D.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閱讀《孔乙己》教學實錄片段(節(jié)選),回答問題。
師:找出描寫孔乙已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并通過模仿來體驗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生1:“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動作之瀟灑,傳達出孔乙已在那些短衣幫面前的炫耀心態(tài)。
生2:我從他開口“之乎者也”能看出他迂腐的悲涼。被別人嘲笑,自己卻陶醉其中,也可看出社會對這個不幸者的冷酷。
生3:“皺紋間常夾些傷痕”表明他經(jīng)常被人欺負,無力抵抗,他是被人嘲笑欺凌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是社會的弱勢群體。
生4:孔乙己坐著來,坐著走,最后的行走以手為工具,悲苦至極,眾人的笑聲,此刻悲哀
至極。(至此,課堂氣氛沉重,同學都陷入一片沉默與深思中)
師:為了體驗更深入。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表演孔乙己的動作神態(tài),也看看他對人物的揣摩是否符合書中的描寫。
(一生表演過程略。但表演過程中,全班氛圍出現(xiàn)了可怕的逆轉(zhuǎn),由于那位表演的學生稍顯笨拙和生澀的舉動,全班同學爆笑一片,狂笑不已,原本凝重嚴肅的氛圍一下子被打散了,取而代之是喧嘩、起哄,以及本不該出現(xiàn)于本課堂的開懷大笑)
以下選項中,對這段教學實錄片段評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通過表演深入對人物心理世界的體驗”的巧妙設計,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B.通過表演的方式對于理解孔乙己的形象,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將本可引發(fā)無限想象的文本定型化了.教學效果值得商榷
C.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想通過表演達到教學目標,必須有足夠的準備,這則教學表演欠缺足夠的準備,不能達到理解孔乙己這一形象的目的
D.通過表演來理解文本內(nèi)容,需要一定的表演技巧,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由于表演技巧不專業(yè),很容易適得其反,故初中教師不可使用表演教學這一教學手段
11、教師在講授“漁人甚異之”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異”這個詞的用法。特意找出和其用法相同的例句讓學生分析。下列選項中適合被用來舉例的一項是( )。
A.父異焉(王安石《傷仲永》)
B.覺無異能者(柳宗元《三戒》)
C.異是非,明好惡,檢奸邪,消佚亂(陸賈《新語》)
D.產(chǎn)異蛇(柳宗元《捕蛇者說》)
12、學習《江南春》時,教師要求學生列舉其他運用借古諷今手法的詩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石頭城》
B.《念奴嬌·赤壁懷古》
C.《逢人京使》
D.《泊秦淮》
13、八年級的王老師在講解上冊第五單元的《短文兩篇》后,學生背誦完《陋室銘》覺得朗朗上口,又哲理深刻,于是提出讓老師再推薦幾篇。這時,幾個學生說他們知道。下面幾位學生的發(fā)言正確的是( )。
A.孫同學:老師這是一篇勵志散文,只要是文言散文都可以,如咱們學過的《木蘭詩》。
B.王同學:不對,不對,《木蘭詩》是敘事詩,應該推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C.張同學:你們都錯了,《陋室銘》不是散文,而應該是駢文,我給你背誦幾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和我曾經(jīng)讀過的《詩經(jīng).蒹葭》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常用四個字。
D.丁同學:錯了,錯了。雖然《詩經(jīng)-蒹葭》和《陋室銘》是一類文章,但是它們不是駢文,而是韻文,駢文和韻文的區(qū)別在是否押韻,《陋室銘》和《詩經(jīng)·蒹葭》都是押韻的,所以應該屬于韻文。而不是駢文。
14、在執(zhí)教完《孔乙己》后,幾位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發(fā)出了以下感慨,他們中說法錯誤的是( )。
A.多媒體課件就是方便,用多媒體呈現(xiàn)板書又方便、又快捷,以后再也不用寫板書了。
B.利用多媒體課件,我們既可以呈現(xiàn)文字,又可以插入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素材,這對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等器官,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是很有好處的。
C.多媒體的功能真的很強大,它既能清晰地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更有利于渲染教學氛圍,對教學重點的強調(diào)功能更是值得一提,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好好利用多媒體教學。
D.我在給學生講解《孔乙己》的時候,幫學生鏈接了魯迅的生平、魯迅的其他文章及當年的社會背景等資料,這對擴展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真的很有幫助。
15、 教學茅盾“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時,教師要求學生歸納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適的是( )。
A.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爾扎克“幻滅”三部曲:《兩個詩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發(fā)明家的苦難》
二、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20分,第18題25分。共65分)
16、 閱讀材料完成16-18題。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單元導語
本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qū)懢,或狀物,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xiàn)親朋情誼,無不浸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道德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學習本單元。要注意在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了解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藝術,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增強語感。
課文導語
這篇課文是作者給同鄉(xiāng)后學的臨別感言。感情真摯誠懇,循循善誘。熟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課后練習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為什么能夠這樣做。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3.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4.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5.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三、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級50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師配有多媒體,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
問題:
回答上述材料中課后練習第三題,不少于200字。
17、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并簡要說明設計理念。
18、根據(jù)上述材料,請針對本文為學生設計兩道探究題,并附上相關答案。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5分。第21題15 分。其40分)
19、 閱讀下面學生的寫作,完成第19-21題。
難忘的中秋節(jié)
、俎r(nóng)歷八月十五,是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深入到我們心中,成為我國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夜無人入眠,一輪皓月當空,全家團圓賞月。美味的月餅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舉家團圓的中秋。
②我一大早起來,就覺得街里熱鬧非凡,大家都忙乎起來。一到大街上就聽到有人叫賣:“又香又甜的月餅!”剎那間,又來一聲“五仁、廣式、蛋黃、蓮蓉、京式月餅咧!”呵,還真是各種各樣。又來到小胡同,幾位老人在興致勃勃地講中秋節(jié)的傳說,他們談笑風生,旁邊的孩子也仔細地聽著。還有不少賣干果的,一打聽才知今日恰好是稻子成熟之際。我們買了五個五仁,三個蓮蓉、蛋黃和板粟月餅。
、叟R近傍晚之時,我們都匆匆跑回家。六人并排坐在沙發(fā)上看中秋晚會。這才發(fā)現(xiàn),家里的老花瓶也擺在桌子上,地面干干凈凈,轉(zhuǎn)身一瞧,月餅被媽媽精心地鋪成愛心形狀,燈光似乎也很柔和。我心里想:家里多溫馨啊,這才是快樂的中秋吧!接近8點多,媽媽用小刀“唰,唰,唰!”三下五除二把月餅分成六份遞給我們。此時,一輪深黃色的圓月從天邊冉冉升起,它灑著融融金光,把半邊天照亮了。天幕似乎有些亮了,黛色的夜幕像一面明亮的鏡子,又如綴滿鉆石的絲綢;地也似乎亮了,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有一層薄薄的霜。今年的中秋節(jié),真是美不勝收!
、芪覀兯腥说哪樕隙佳笠缰θ荨R患胰擞姓f有笑坐在一起賞月,我愛家鄉(xiāng)平凡樸素的中秋!
問題:
從第②段中找出兩個明顯用錯的詞語和一個指代不明的句子,并加以改正。
20、給這篇習作寫供小作者參考的評語。
21、 閱讀以下教學實錄,完成第16題。
師:通過這兩堂課的學習,我們通過品悟文字的韻味,品到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同學們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我相信,同學們今天回去,肯定會跟家里人說今天的學習體會的。也許就跟老師看電視劇一樣,抹著眼淚,“這電視劇,太感人了!”那么,他們家這件事,跟我們有沒有關系?
生:沒關系。(個別學生說出,有的若有所思)
師:你說說看,怎么個沒關系?
生:(沉吟一會兒)有關系吧。(笑聲)
師:就像我們聽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樣,聽完了,抹完眼淚了,過后該干什么還干什么——也許全忘了。不過你又說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生:我們更要好好兒的活。
生:面對生命,珍惜生命。
師:我們到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僅僅要讀出人家的味道,還要讀出自己的思考.這才是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
師:因此,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課件: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活……)這個“倆”應該變成——
生:我們!
師:連起來讀這句話。
生:我們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師:這里的“我們”,就是說,面對自己的母親,要——
生:好好活。
師:面對自己的家人要—一
生:好好活。
師:面對自己的同學、老師要——
生:好好活。
問題:
閱讀以上教學實錄片段,請從本文的閱讀角度對此進行評析。
【教師資格《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試卷二】相關文章:
2016教師資格《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試卷(一)09-05
教師資格證《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二)10-24
初中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檢測題08-09
教師資格證《體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中)》真題(通用5套)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