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來比我早。
必修一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
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4.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5.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荊軻刺秦王》
1.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2.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3.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
4.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5.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6.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7.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8.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9.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
10.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1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12.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鴻門宴》
1.項羽大怒曰:“旦日饗(xiǎng)士卒,為擊破沛公軍1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4.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zōu)生說(shuì)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5.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
6.范增數(shù)(shuò)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7.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8.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9.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10.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zǔ),我為魚肉,何辭為?”
11.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bēi)杓(sháo),不能辭。
必修一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燭之武退秦》
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譯文: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譯文: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譯文:
4.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譯文:
5.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譯文: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譯文:
7.夫晉,何厭之有?
譯文:
8.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譯文:
《荊軻刺秦王》
9.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弊g文:
18.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譯文:
11..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譯文:
12.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譯文: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譯文:
14.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譯文:
15.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譯文:
《鴻門宴》
16.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1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18.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19.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20.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21.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2.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俱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23.吾屬今為之虜矣。
一蘇教版必修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必修一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勸學》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多智,并且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可以到達千里之外。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會游泳,但是可以橫渡江河。
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外;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塵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為心志專一埃
《師說》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2、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有了疑惑卻不跟隨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學習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
4、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來比我早。
5、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因此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6、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7、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讀書來幫助他們斷句的,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8、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
9、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巫醫(yī)、樂師、百工這些人,君子們是不屑提及的,現(xiàn)在士大夫的智慧反而趕不上(這些1
人),多么奇怪啊!
10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年方十七,愛好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都普遍的學習過,不被時代風氣束縛,向我求學。
《赤壁賦》
1、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面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逗留不前。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任憑小船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使深淵里潛藏的蛟龍舞動,使孤舟中的寡婦哭泣。
4、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們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
5、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面對長江暢飲,橫握長矛吟詩,本是一世英豪,但是現(xiàn)在他又在哪里呢?
6、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但實際上未曾消逝。月亮時圓時缺,但是始終沒有增減。
7、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從變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萬物的變化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會停止。從不變的一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還羨慕什么呢?
8、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齲
況且天地之間,事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擁有的,即使是一絲一毫我也不會取用。
9、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東西。
《始得西山宴游記》
1、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認為凡是這個州的有奇異形態(tài)的山水,都被我享受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2、悠悠乎與顥(hào)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西山的)高大渺遠與天地間的浩瀚大氣一樣,永無邊際;(西山的)廣闊無邊可與天地自然結(jié)友交游,永無盡期.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這樣之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沒有游覽過,真正的游覽從這時才開始,所以(為了這次游覽)寫了這篇文章來記載它。
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