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藥理學名詞解釋免費版
1、藥物(drug):指可以改變或查明機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狀態(tài),可用以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物質。
2、藥物作用(drug action):藥物對機體的初始作用,是動因。
3、藥理效應(pharmacological effect):藥物作用的機體反應的表現,即藥物作用的結果。
4、不良反應(adverse reaction):凡與用藥目的無關,并為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統(tǒng)稱為藥物不良反應。如慶大霉素引起的神經性耳聾等。
5、副反應(side raction):也稱副作用,指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反應,如阿托品用于治療胃腸痙攣引起的口干、心悸、便秘等作用。
6、毒性反應(toxic reaction):劑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時發(fā)作的危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如致癌、致畸胎和致突變等反應。
7、后遺效應(residual effect):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服用巴比妥類催眠藥后,次晨出現乏力、困倦等現象。
8、停藥反應(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加劇,又稱回躍反應,長期服用可樂定降血壓,停藥次日血壓將明顯回升。
9、特異質反應(idiosyncratic reaction):少數特異體質病人對某些藥物反應特別敏感,反應性質也可能與常人不同,與藥物固有的藥理作用基本一致,反應嚴重程度與劑量成正比,藥理性拮抗劑救治可能有效,對骨骼肌松弛藥琥珀膽堿發(fā)生的特異質反應是由于先天性血漿膽堿酯酶缺乏所致。
10、劑量-效應關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藥理效應與劑量在一定范圍內成比例。
11、量效曲線(dose-effect curve):用效應強度為縱坐標、藥物劑量或藥物濃度為橫坐標作圖則得。
12、量反應(graded response):效應的強弱呈連續(xù)增減的變化,可用具體數量或最大反應的百分率表示者稱為量反應。
13、質反應(quantal response or all-or-none response):藥理效應不是隨著藥物劑量或濃度的增減呈連續(xù)性量的變化,而表現為反應性質的變化,質反應以陽性、陰性,全或無的方式表現。
14、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剛能引起效應的最小藥量或最小藥物濃度。
15、效能(efficacy,maximal effect,Emax):隨著劑量或濃度的增加,效應也增加,當效應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繼續(xù)增加藥物濃度或劑量而其效應不再繼續(xù)增加,這一藥理效應的極限稱為最大效應,也稱效能。
16、藥物效價強度(potency):能引起等效反應的相對濃度或劑量,其值越小則強度越大。
17、半數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能引起50%的實驗動物出現陽性反應時的藥物劑量。
18、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o dose,LD50):能引起50%的實驗動物出現死亡時的藥物劑量。
19、治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將藥物的LD50/ED50的比值稱為治療指數,用以表示藥物的安全性。
20、受體(receptor):是一類介導細胞信號轉導的功能蛋白質,能識別周圍環(huán)境中某些微量化學物質,首先與之結合,并通過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統(tǒng),觸發(fā)后續(xù)的生理反應或藥理效應。
21、內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藥物與受體結合后產生效應的能力,決定藥物與受體結合時產生效應大小的性質。
22、激動藥(agonist):為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它們能與受體結合并激動受體而產生效應。
23、部分激動藥(partial agonist):有較強親和力,但內在活性不強(a<1),與激動藥并用還可拮抗激動藥的部分效應的藥物。
24、拮抗藥(antagonist):能與受體結合,具有較強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的藥物。
25、競爭性拮抗藥(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與激動藥競爭相同受體,其結合是可逆的,通過增加激動藥的劑量與拮抗藥競爭結合部位,可使量效曲線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變。
26、拮抗參數(pA2):當激動藥與拮抗藥合用時,若2倍濃度激動藥所產生的效應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藥的激動藥所引起的效應,則所加入拮抗藥摩爾濃度的負對數值為pA2,表示競爭性拮抗藥的作用強度。
《藥理學名詞解釋免費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
瀟湘行內部資料 by 凌霄焰鷹 版權所有
27、非競爭性拮抗藥(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與激動藥并用時,可使激動藥親和力與內在活性均降低,不僅使激動藥的量效曲線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28、受體脫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在長期使用一種激動藥后,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下降的現象。
29、受體增敏(receptor hypersensitization):可因受體激動藥水平降低或長期應用拮抗藥而造成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增強的現象。
30、上調(up- regulation):若受體的數目增多或對配體的結合力增強,導致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增強的現象。
31、下調(down-regulation):若受體的數目減少或對配體的結合力降低與失效,導致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下降的現象。
32、離子障(ion trapping):離子狀態(tài)的藥物極性高,不易通過細胞膜的脂質層的現象。
33、吸收(absorption):藥物自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
34、首過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effect/metabolism):從胃腸道吸收入門靜脈系統(tǒng)的藥物在到達全身血循環(huán)前必先通過肝臟,如果肝臟對其代謝能力很強,或由膽汁排泄的量大,則使進入全身血循環(huán)的有效藥物量明顯減少。
35、分布(distribution):藥物吸收后從血循環(huán)到達機體各個部位和組織的過程。
36、肝腸循環(huán)(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膽汁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經由膽道及膽總管進入腸腔,然后隨糞便排泄出去,經膽汁排入腸腔的藥物部分可再經小腸上皮細胞吸收經肝臟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這種肝臟、膽汁、小腸中的循環(huán)稱腸肝循環(huán)。
37、半衰期(half life):是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38、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是藥-時曲線下所覆蓋的面積。其大小反映藥物進入血循環(huán)的總量。
39、生物利用度(bioabailability):經任何給藥途徑給予一定劑量的藥物后到達全身血循環(huán)內藥物的百分率稱生物利用度。
40、一級消除動力學(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體內藥物在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百分率不變,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量與血漿藥物濃度成正比,血漿藥物濃度高,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多,血漿藥物濃度降低時,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也相應降低。
41、零級消除動力學(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藥物在體內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論血漿藥物濃度高低,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量不變。
42、清除率(clearance,CL):是機體消除器官在單位時間內清除藥物的血漿容積,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有多少毫升血漿中所含藥物被機體清除。
43、表觀分布容積(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當血漿和組織內藥物分布達到平衡后,體內藥物按此時的血漿藥物濃度在體內分布時所需體液容積稱表觀分布容積。
4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藥物在體外配伍直接發(fā)生物理或化學的相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療效或應用后發(fā)生毒性反應。
45、安慰劑(placebo):本身無特殊藥理活性的中性物質如淀粉、膠囊等制成的外形和口味似藥的制劑。
46、依賴性(dependence):在長期應用某種藥物后,機體對這種藥物產生了生理性或是精神性的依賴和需求,分為生理依賴性和心理依賴性。
47、耐受性(tolerance):指連續(xù)用藥后,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逐漸降低,需要增加劑量才能保持藥效。
48、急性耐受性(acute tolerance/tachyphylaxis):有的藥物僅在應用很少幾個劑量后就可迅速產生耐受性。
49、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對一種藥物產生耐受后,在應用同一類藥物時也會產生耐受性。
50、反跳現象(rebound reaction):長時間使用某些藥物治療疾病,因患者對藥物產生了依賴性或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造成的疾病復發(fā)或惡化。
《藥理學名詞解釋免費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
51、停藥綜合征/戒斷癥狀(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復用藥,促使機體不斷調整新陳代謝水平,以適應在外源性物質作用下進行生理活動,維持機體基本功能,一旦停藥,代謝活動發(fā)生改變,生理功能發(fā)生紊亂,出現一系列難以忍受的癥狀。
52、協同作用(synergism):指兩個藥物合用后的效應大于兩藥單獨應用的和。
53、拮抗作用(antagonism):指兩個藥物合用后的效應幾乎與各藥單獨應用效果相同或減弱。
54、藥物濫用(drug abuse):與醫(yī)療目的無關的反復使用有依賴性的藥物。
55、抗菌藥物(antibacterial drugs):能抑制和殺滅細菌,用于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藥物。
56、抗生素(antibiotics):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分子量較低,低濃度時能抑制或殺滅其它病原微生物。
57、抑菌藥(bacteriostatic drugs):指僅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繁殖而無殺滅細菌作用的抗菌藥物,如四環(huán)素類、紅霉素類、磺胺類等。
58、殺菌藥(bactericidal drugs):不僅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而且具有殺滅細菌作用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
59、抗菌譜(antibacterial spectrum):抗菌藥物的抗菌范圍。
60、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對所有病原體,包括微生物、寄生蟲,甚至腫瘤細胞所致疾病的藥物的預防和治療統(tǒng)稱為化學治療。
61、化療指數(chemotherapeutic index,CI):是評價化學治療藥物有效性與安全性的指標,常以化療藥物的半數致死量LD50與治療感染動物的半數有效量ED50之比來表示,或者用LD5與ED95之比來表示。化療指數越大,表明該藥物的毒性越小,臨床應用價值越高。
62、細菌耐藥性(bacterial resistance):細菌產生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現象,產生原因是細菌在自身生存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63、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正常人口腔、咽喉部、胃腸道存在完整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長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廣譜抗生素時,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機大量繁殖,由原來的劣勢菌群變?yōu)閮?yōu)勢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稱作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癥。
64、抗菌后效應(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將細菌暴露于濃度高于MIC的某種抗菌藥后,除去培養(yǎng)基中的抗菌藥,在去除抗菌藥的一定時間范圍內,細菌不能恢復正常,這種現象稱為PAE。
65、抗菌活性(antibaterial activity):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滅細菌的能力。
66、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在體外試驗中,藥物能夠抑制培養(yǎng)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
67、最低殺菌濃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在體外試驗中,藥物能夠殺滅培養(yǎng)基內細菌的最低濃度。
68、牽制機制(trapping mechanism):β內酰胺酶可與某些耐酶β-內酰胺類抗生素迅速結合,使藥物停留在胞漿膜外間隙中,不能到達作用靶位—PBPs發(fā)揮抗菌作用。此非水解機制的耐藥性又稱為“陷阱機制”或“牽制機制”。
69、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能殺滅處于增殖周期各時相的細胞甚至包括G0期細胞的藥物。(如烷化劑、抗腫瘤抗生素及鉑類配合物等。)
70、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CCSA):僅對增殖周期的某些時相敏感而對G0期細胞不敏感的藥物。往往作用較弱。如抗代謝藥物、長春堿類藥物。
71、多藥耐藥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腫瘤細胞在接觸一種抗惡性腫瘤藥后,產生了對多種結果不同,作用機制各異的其它抗惡性腫瘤藥的耐藥性。
72、腎上腺素作用的翻轉(adrenaline reversal):α受體阻斷藥能選擇性的與α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其本身不激動或較弱激動腎上腺素受體,卻能妨礙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和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與α受體結合,從而產生抗腎上腺素作用,它能將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翻轉為降壓作用。
73、翻轉使用依賴性(reverse use-dependence):當心率快時,藥物延長動作電位時程的作用不明顯,而當心率慢時,卻使動作電位時程明顯延長,此作用易誘發(fā)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
74、調節(jié)痙攣(spasms of accomodation):動眼神經興奮時或毛果蕓香堿作用后睫狀體環(huán)狀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縮,造成懸韌帶放松,晶狀體由于本身彈性變凸,屈光度增加,此時只適合于視近物,而難以看清遠物。這種作用叫調節(jié)痙攣。
75、調節(jié)麻痹(paralysis of accomodation):阿托品能使睫狀肌松弛而退向外緣,使懸韌帶拉緊,晶狀體變?yōu)楸馄,其折光度減低,只適合看遠物,而不能將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視網膜上,造成視近物模糊不清,此即為調節(jié)麻痹。
Drug,drug ac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adverse reaction,side raction,toxic reaction,residual effect,withdrawal reaction,idiosyncratic reaction,dose-effect relationship,dose-effect curve,graded response,quantal response or all-or-none response,minimal effective dose,maximal effect,Emax,potency,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median lethao dose,LD50,therapeutic index,TI,receptor,intrinsic activity,agonist,partial agonist,antagonist,competitive antagonist,pA2,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receptor desensitization,receptor hypersensitization,up- regulation,down-regulation ,ion trapping,absorption,first pass elimination/effect/metabolism,distribution,enterohepatic cycle,half life,area under curve,AUC,bioabailability,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clearance,CL,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incompatibility,placebo,dependence,tolerance,acute tolerance/tachyphylaxis,cross tolerance,rebound reaction,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synergism,antagonism,drug abuse,antibacterial drugs,antibiotics,bacteriostatic drugs,bactericidal drugs,antibacterial spectrum,chemotherapy,chemotherapeutic index,CI,bacterial resistance,superinfections,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antibaterial activity,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trapping mechanism,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CCSA,multidrug resistance,MDR,adrenaline reversal,reverse use-dependence,spasms of accomodation,paralysis of accomodation
附錄
1、膽堿能危象(cholinergic crisis):新斯的明用量過大,可使運動終板附近乙酰膽堿大量堆積,導致突觸后膜持久除極化而阻斷神經肌肉傳遞,使肌無力癥狀加重。
2、內在擬交感活性(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ISA):有些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與β受體結合后除能阻斷受體外,對β受體亦具有部分激動作用。
3、錐體外系反應(extrapyramidal reaction):長期大量服用氯丙嗪,由于氯丙嗪阻斷了黑質-紋狀體通路的D2樣受體,使紋狀體中的DA功能減弱、Ach的功能增強而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靜坐不能、急性肌張力障礙等反應。
4、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熱鎮(zhèn)痛藥后可誘發(fā)哮喘,與PG合成受阻有關,主要由于阿司匹林抑制環(huán)氧酶,使PGs合成受阻,而由AA生成的LTs等其它脂氧酶代謝產物增多,導致支氣管痙攣而發(fā)生哮喘。
5、瑞夷綜合征(Reye’s syndrome):在兒童感染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使用阿司匹林退熱時,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變性-腦病綜合證,以肝衰竭合并腦病為突出表現,預后惡劣。
6、折返(reentry):一次沖動下傳后,又順著另一環(huán)形通路折回再次興奮原已興奮過的心肌,是引發(fā)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機制之一,分為解剖性折返和功能性折返。
7、后除極(afterdepolarization):某些情況下,心肌細胞在一個動作電位后產生一個提前的除極化,可觸發(fā)異常節(jié)律,發(fā)生心律失常,分早后除極和滯后除極。
8、早后除極(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發(fā)生在完全復極之前的后除極,常發(fā)生在2、3相復極中,APD過度延長時易發(fā)生。
9、滯后除極(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是細胞內鈣超載時發(fā)生在動作電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復極時的一種短暫的震蕩性除極。
10、金雞鈉反應(cinchonism):由于長時間應用奎尼丁,而引起的頭痛、頭暈、耳鳴、腹瀉、惡心、視力模糊等現象。
11、允許作用(permissive action):糖皮質激素對某些組織細胞雖無直接活性,但可給其他激素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
12、灰嬰綜合征(gray syndrome):早產兒和新生兒肝臟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腎排泄功能不完善,對氯霉素解毒能力差;藥物劑量過大可致中毒,表現為循環(huán)衰竭、呼吸困難、進行性血壓下降、皮膚蒼白和發(fā)紺,故稱灰嬰綜合征。
13、赫氏反應(herheimer reation):應用青霉素G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等感染時,可有癥狀加劇現象,表現為全身不適、寒戰(zhàn)、發(fā)熱、心跳加速等癥狀。
cholinergic crisis,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activity,ISA,extrapyramidal reaction,aspirin asthma,Reye’s syndrome,reentry,afterdepolarization,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cinchonism,permissive action,gray syndrome,herheimer reation
[轉載]藥理學名詞解釋匯總2017-04-09 06:03 | #2樓
1藥物:藥物指能影響機體生理、生化和病理過程,用以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和計劃生育的化學性質。
2藥理學:研究藥物與機體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
3 藥效學:藥物效應動力學,主要研究機體對藥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規(guī)律,闡明藥物防治疾病的機制。
4 藥動學:藥物代謝動力學,主要研究機體對藥物的處置的動態(tài)變化。
6 不良反應:由于藥物的選擇性是相對的,有些藥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與治療無關的作用有時會引起對病人不利的反應。
7受體:是一類介導細胞信號傳導的蛋白質,能識別周圍環(huán)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學物質,首先與之結合,并通過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統(tǒng),觸發(fā)后續(xù)的生理反應或藥理效應。
8 治療指數:治療指數(ti)=ld50/ed50半數致死量(ld50):50%的實驗動物死亡時對應的劑量,半數有效量(ed50):50%的實驗動物有效時對應的劑量。
9 效價強度:效價即效價強度,是指藥物達到一定效應時所需的劑量(通常以毫克計)。
10.1興奮藥:凡能使機體生理生化功能加強的藥物。
10.2抑制藥:凡能引起功能活動減弱的藥物。
11.1激動藥: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能與受體結合激動受體產生效應。
11.2拮抗藥:能與受體結合,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的物質。
12 肝藥酶:肝細胞的平滑內質網脂質中的微粒體酶是藥物代謝最重要的酶系統(tǒng),稱為“肝藥酶”,影響藥物的藥效。
13 生物利用度:藥物制劑中的活性藥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進入全身血液循環(huán)的劑量和速度。
14 半衰期:血藥濃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15首過(關)效應:又稱第一關卡效應?诜幬镌谖改c道吸收后,經門靜脈到肝臟,有些藥物在通過粘膜及肝臟時極易代謝滅活,在第一次通過肝臟時大部分被破壞,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有效藥量減少,藥效降低的現象。
17 耐受性:指藥物連續(xù)多次應用于人體,其效應逐漸減弱,必須不斷地增加用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應。
18耐藥性:又稱抗藥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于化療藥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化療作用就明顯下降。
19 協同作用:協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fā)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
20 反跳現象:長時間使用某種藥物治療疾病,在癥狀基本控制或臨床治愈后突然停藥,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轉叫藥物“反跳”現象。
21 化學治療:對所有病原體,包括微生物、寄生蟲,甚至腫瘤細胞所致疾病的藥物治療統(tǒng)稱為化學治療。
22 抗菌譜:系泛指一種或一類抗生素(或抗菌藥物)所能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類、屬、種范圍。
23 二重感染:又稱重復感染,系指在一種感染的過程中又發(fā)生另一種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菌藥物所誘發(fā)。
24膽堿危象:即新斯的明過量危象,多在一時用藥過量后發(fā)生,除上述呼吸困難等癥狀外,尚有乙酰膽堿蓄積過多癥狀:包括毒堿樣中毒癥狀(嘔吐、腹痛、腹瀉、瞳孔縮小、多汗、流涎、氣管分泌物增多、心率變慢等),煙堿樣中毒癥狀(肌肉震顫、痙攣和緊縮感等)以及中樞神經癥狀(焦慮、失眠、精神錯亂、意識不清、描搐、昏迷等)。
25水楊酸反應:水楊酸樣反應:系指水楊酸納和乙酰水楊酸等引起的反應,當大劑量應用該類藥物時,可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視聽減退,重者出現精神錯亂,皮疹,出血等癥狀,稱為水楊酸樣反應.
26首劑現象:又稱首劑綜合征或首劑現象,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種藥物時,由于肌體對藥物作用尚未適應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強烈反應。
27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ccnsa):指對處于細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1、s、g2、m)或是休止期的細胞(c0期)均具有殺滅作用的藥物。它們大多能與細胞中的dna結合,阻斷其復制。從而表現其殺傷細胞的作用。
28 細胞周期特異性生物(ccsa):僅對惡性腫瘤細胞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細胞有殺滅作用的藥物。
29金雞納反應:輕者出現耳鳴、失聽、胃腸不適,嚴重者右出現頭痛、皮膚潮紅、復視、羞光、視色障礙、譫妄、神志不清、精神失常。
31 完全激動劑:有很大的親和力和內在活性,能與受體結合產生最大效應。
32 部分激動劑:具有一定的親和力但是內在活性低,與受體結合之后只能產生較弱的效應。
33主動轉運:某些物質(如na+、k+)以細胞膜特異載體蛋白攜帶下,通過細胞膜本身的某種耗能過程,逆濃度差或逆電位差的跨膜轉運稱為主動轉運。主動轉運的特點是:必須借助于載體、逆濃度差或電位差轉運并需要能量。
34 被動轉運:包括單純擴散和易化擴散兩種形式。(1)單純擴散: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質由高濃度的一側通過細胞膜向低濃度的一側轉運的過程。(2)易化擴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質在特殊膜蛋白的協助下,由高濃度的一側通過細胞膜向低濃度的一側移動的過程。
34 一級動力學消除:藥物的消除速率與血藥濃度成正比,即單位時間內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藥量。
35 零級動力學消除:單位時間內消除向等量的藥物,也稱衡量消除動力學。
36 房室模型:藥物可按其在血漿消除的速率分成一室模型或二室模型的藥物。
(1)一室模型:是假定藥物進入體循環(huán)后在體內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
(2)二室模型:是假定身體由一個中央室和一個周邊室相連接的模型,藥物進入體循環(huán)后,向中央室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但進入周邊室則有一個分布過程,須經一定時間才能同中央室保持均衡。
藥理學名詞解釋
1.副作用:由于選擇性低,藥理效應涉及多個器官,當某一效應用做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為副反應.
2.治療作用:凡符合用藥目的或能達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
3.停藥反應:是指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加劇,又稱回躍反應.
4.后遺效應:是指停藥后血藥濃度己降至閾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
5.毒性反應:是指在劑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時發(fā)生的危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
6.耐藥性:是指病原體或腫瘤細胞對反復應用的化學治療藥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稱抗藥性.
7.依賴性:是在長期應用某種藥物后,機體對這種藥物產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賴和需求,分生理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兩種.
8.成癮性:是指使用某些藥時產生欣快感,停藥后會出現嚴重的生理機能的紊亂和戒斷癥狀.
9.習慣性:連續(xù)用藥后,病人對藥物產生精神上的依賴性.
10.受體向上調節(jié):連續(xù)應用受體激動藥,使受體數目減少.
11.受體向下調節(jié):連續(xù)應用受體拮抗藥會使受體數目增多.
12.受體脫敏:是指在長期使用一種激動藥后,組織或細胞對激動藥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下降的現象.
13.受體增敏:是與受體脫敏相反的一種現象,可因受體激動藥水平降低或長期應用拮抗藥而造成.
14.效能:在量反應中,繼續(xù)增加濃度或劑量而效應量不再繼續(xù)上升,反映藥物的內在活性.
15.效價(效應強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應(一般采用50%效應量)的相對濃度或劑量,其值越小則強度越大.
16.治療指數:是指藥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藥物的安全性.
17.化療指數:是衡量化療藥物臨床應用價值和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參數,一般可用動物實驗的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表示.
18.生物利用度:是指經過肝臟首關消除的藥物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的相對量和速度,用f表示:f=a/d×100%.
19.半衰期:通常指血漿半衰期,即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20.激動藥: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它們能與受體結合并激動受體而產生效應.
21.拮抗藥:能與受體結合,具有較強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a=0)的藥物.
22.css:表示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坪值),即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在以恒速恒量給藥后,經過5個半衰期后,給藥速度與消除速度達到平衡,血藥濃度處于穩(wěn)定在一定水平的狀態(tài).
23.首關消除:藥物吸收后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有些藥物首次通過肝臟就發(fā)生轉化,減少進入體循環(huán)的量,又稱首關效應.
24.肝腸循環(huán):被分泌到膽汁內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經由膽道及膽總管進入腸腔,然后隨糞便排泄出去,經膽汁排入腸腔的藥物部分可再經小腸上皮細胞吸收經肝臟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這種肝臟膽汁小腸間的循環(huán).
25.二重感染:又稱菌群-交替癥,指長期應用某種廣譜抗生素,可使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平衡發(fā)生變化,敏感菌被抑制,耐藥菌乘機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26.抗菌后效應:將細菌暴露于濃度高于mic的某種抗菌藥后,再去除培養(yǎng)基中的抗菌藥,去除抗菌藥后的一定時間范圍內(常以小時計)細菌繁殖不能恢復正常,這種現象稱為抗生素后效應.
27.零級動力學:是指消除速率與血藥濃度無關,一定時間消除一定量,即恒量消除.
28.一級動力學:是指藥物的消除速率與血藥濃度成一定比例,即恒比消除.
29.調節(jié)痙攣:當動眼神經興奮或應用擬膽堿藥毛果蕓香堿時,環(huán)狀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縮,懸韌帶放松,晶狀體變凸,屈光度增加,從而使遠處物體不能成像在視網膜上,故視遠物時模糊不清,只適合視近物.
30.調節(jié)麻痹:受體阻斷藥,如阿托品能使睫狀肌松弛而退向外緣,懸韌帶拉緊,晶狀體變?yōu)楸馄?其折光度降低,故不能將近距離物體清晰地成像于視網膜上,造成視近物模糊不清,只適于看遠物,這一作用稱為調節(jié)麻痹.
32.部分激動藥:是指與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但僅有較弱的效應力的藥物.
33.不良反應:凡與用藥目的無關,并為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
34.pka:是指弱酸性或弱堿性藥物在溶液中50%解離時的溶液ph值.
35.半數致死量:是指使實驗動物半數死亡的劑量或濃度.
36.表觀分布容積:當血漿和組織內藥物分布達到平衡后,體內藥物按此時的血漿藥物濃度在體內分布時所需體液容積.
37.停藥綜合征: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在長期反復用藥后突然停藥可發(fā)生停藥癥狀.
38.內在擬交感活性:有些b受體阻斷藥具有部分激動藥的受體動力學特征.它們除有阻斷b受體作用外,尚對b受體有部分激動作用.
39.激動劑:即能與受體結合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
40.早后除極:是指在完全復極之前的2或3相中發(fā)生的除極,主要由ca2+內流增多所致.
部分藥理學名詞解釋
pae:(抗生素后效應)細菌和藥物短暫接觸后,藥物濃度低于mic或消失,細菌生長仍然受到持續(xù)性抑制的效應。
pd50:抗感染藥保護50%的動物免于死亡的劑量。
化學治療:是指用化學藥物抑制或殺滅體內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及惡性腫瘤細胞,消除或緩解由他們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藥:由微生物產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類藥物的總稱。
抗菌譜: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范圍。
抗菌活性:能力
mic:(最低抑菌濃度)能夠抑制培養(yǎng)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
mbc:(最低殺菌濃度)能夠殺滅培養(yǎng)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
耐藥性:細菌與藥物多次接觸后,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不良反應:與治療無關的作用,有時會引起對病人的不利的反應,與用藥目的無關。
激動劑: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
拮抗劑:對受體有親和力,但沒有內在活性,結合后非但不產生生物效應,還使激動劑不能與受體結合發(fā)揮生物學作用。
競爭性拮抗劑:拮抗劑與激動劑競爭相同的受體,可逆,與激動劑合用效應取決與二者濃度,親和力。
非競爭性拮抗劑:不爭奪相同的受體,但與受體結合后可妨礙激動劑與受體結合,不可逆。
量效關系:藥物效應的強弱與其劑量的大小或濃度高低成一定關系。量反應:在個體上反應的效應強度,并以數量的分級來表示。
效反應:在某一群體中,某一效應的出現,以陽性反應出現的頻率或%表示。
ld50:半數致死量 ed50:半數有效量
藥峰濃度cmax:用藥后能達到的最高濃度,與劑量成正比。
生物利用度:藥物制劑被肌體吸收的速度和吸收的程度的一種度量。
表觀分布容積:藥物分布在范圍和程度的指標。
t1/2:消除半衰期 血藥濃度降至一半所需時間。【藥理學名詞解釋免費版】相關文章:
藥理學總結名詞解釋09-23
藥理學常用名詞解釋09-23
藥理學名詞解釋整理09-23
藥理學重點名詞解釋03-03
完整藥理學名詞解釋12-21
藥理學名詞解釋大全09-23
藥理學完整英文名詞解釋09-23
商業(yè)計劃書免費版02-08
產品網絡推廣方案免費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