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言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就幼兒語言學習和發(fā)展而言,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nèi)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語言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歡迎閱讀!
一、幫助幼兒掌握傾聽技能在語言教育中,教師應幫助幼兒形成三種傾聽技能,即有意識傾聽、辨析性傾聽和理解性傾聽。
1、有意識傾聽,即集中注意力地傾聽這種能力在幼兒剛入園時即可有意識地進行培養(yǎng)。
教師與幼兒面對面地進行語言交流,幫助幼兒將語音與動作建立同步反應,久而久之幼兒會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傾聽的習慣。根據(jù)幼兒的這種傾聽特點,教師在對低幼年齡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活動時,最好以分組或個別的形式進行穿插教學,盡量與幼兒保持面對面的交流和適時的個別交流,以保證幼兒有比較理想的傾聽效果。
年齡小的幼兒喜好模仿或重復成人的語句,為了讓幼兒在注意力
集中時間較短的情況下獲得最佳的傾聽效果,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學說簡短、淺顯的詞、句和兒歌,從而達到發(fā)展幼兒語言的目的。如學習兒歌《住新房》,教師可采用填充兒歌語句的方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并做出相應的回答。
(師)喵、喵、喵,(幼)小貓住在一層樓。
(師)汪、汪、汪,(幼)小狗住在二層樓。
(師)哈、哈、哈,(幼)來了一位新朋友,問你住在幾層樓? 為吸引幼兒安靜地傾聽,教師在講故事時應盡可能做到語言生動、表情豐富。尤其是針對低幼年齡幼兒,應盡可能放慢速度,使他們能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fā)音,特別是一些幼兒不易發(fā)準的音,可在口型上稍微夸張些,這樣不僅能使幼兒聽清準確的發(fā)音,還能看清發(fā)音的口型,便于他們模仿。如繞口令《四和十》就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四”和“十”的不同發(fā)音并學習復述。
由于1—3歲幼兒的思維特點仍以具體形象性思維為主,所以在傾聽某一內(nèi)容后,應該多鼓勵他們表達,并適當放低要求。如在聽完故事后教師的提問可略有要求,請幼兒在回答問題時盡量和別人說的不一樣,這就要求幼兒有意識地去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對于中、大班幼兒則應逐漸提高要求,而且要求應越來越具體,讓幼兒明確:只有聽清楚了,才能有效地表達與交流。如在講述故事《逃家小兔》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故事中小兔變成了哪些東西?兔媽媽又變成了什么?最終小兔離開自己家了嗎?兔媽媽追到小兔了嗎?”以此來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集中注意力地傾聽故事。
2、辨析性傾聽
即分辨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和語氣在以前的幼兒語言教育目標中有“能聲音響亮地或大聲地回答問題”這一要求,而在幼兒園里我們也經(jīng)常會聽到教師和幼兒說話常常嗓門很高,幼兒回答問題也是大聲喊叫,這是一種誤解和錯誤的做法。其實嬰幼兒的聽力較成人更敏銳,他們能接收到成人不能接收到的頻率刺激。因此,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的講述更能吸引幼兒的關注,教師應注重隨故事情節(jié)的轉(zhuǎn)換而相應地改變語音、語調(diào)和語氣。如講述故事《三只小豬》,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逐步深入,教師就應該運用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和語氣來講述,將故事情節(jié)逐步推向高潮,以吸引幼兒傾聽。又如學習散文詩《春天來了》,教師在引導幼兒朗讀時,可要求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來表現(xiàn)春天大自然的優(yōu)美景色,使幼兒因為自己念得好聽而自然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3、理解性傾聽
即掌握傾聽的主要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和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交談、講述和文學欣賞,逐漸學會正確地理解語言內(nèi)容,增強了對語言運用、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并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運動等活動中,對傾聽到的不同語言結構不斷地進行調(diào)整和重組。針對幼兒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多給幼兒提供調(diào)整語言交際策略的機會,從而促使幼兒更主動地傾聽、理解加工和表達語言信息,促使他們在交往過程中更主動地理解傾聽內(nèi)容。如在幼兒欣賞、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散文詩的仿編,由于幼兒有了較好的理解性傾聽技能,因此在仿編過程中思維活躍、激情高漲,對仿編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1、多樣的聽說形式是培養(yǎng)幼兒傾聽行為的基礎在仿編故事、創(chuàng)編兒歌之后,教師可以采用點評的形式,讓幼兒講述自己的聽后感,并引導幼兒評價哪些地方編得好、為什么,或是請幼兒對某個同伴的回答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鼓勵幼兒積極傾聽。還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表演會、故事會、小小新聞發(fā)布會等,來提高幼兒聽和說的能力。
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用語也有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學中經(jīng)?梢钥吹,當教師給幼兒講故事時,他們個個全神貫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教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故事的內(nèi)容、情節(jié)吸引幼兒,另一方面是教師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的講述,配上豐富的動作、表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行為,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用語也很重要。
2、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幼兒傾聽行為的關鍵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一定的“語境”,因為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語境依賴度”。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幼兒易懂的或是比較經(jīng)典的幼兒文學讀本,與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閱讀,讓幼兒邊看邊聽,從而培養(yǎng)其傾聽行為,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觀察力,并進一步加深幼兒和教師、同伴間的感情。教師還可以為幼兒開辟傾聽角,提供傾聽機會,為幼兒反復播放一些音像作品,指導幼兒邊翻閱圖書邊安靜地聽故事。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幻燈片、教學圖片、桌面教具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故事《好朋友》講述的是兩只小兔
一起在大樹林里采蘑菇時發(fā)生的事情,教學中配以多媒體動畫。當幼兒看見閃電、聽到雷鳴時,便立即猜測到一場大雨將要來臨,這就激勵幼兒去想象故事的后續(xù)情節(jié),并且隨著情節(jié)的進展始終保持傾聽的積極性。
3、及時的鼓勵是培養(yǎng)幼兒傾聽行為的動力教師的稱贊和表揚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肯定,是促使幼兒對自己才智產(chǎn)生自信心的動力,故而幼兒對鼓勵很敏感。由于幼兒的行為有易反復的特點,因此教師要多運用正面的、積極的評價手段,用經(jīng)常的、積極的評價方式來肯定、鼓勵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從而逐漸使這一習慣成為幼兒的自覺行為。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有時會出現(xiàn)幾個表現(xiàn)欲較強的幼兒,而有的幼兒又過于安靜。針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教師可以既表揚前者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又適當?shù)乜刂扑麄兊倪^分表現(xiàn),使其明白不僅要自己講,也要讓同伴講;而對那些較安靜的幼兒,則要鼓勵他們認真傾聽活動要求、規(guī)則,并給予他們適當?shù)谋憩F(xiàn)機會,讓他們樹立自信,學會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
聽是學和說的“奠基石”。實踐證明,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后,說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活動中的每個細節(jié),及時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習慣。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當集體活動開始時,教師可用自己的眼神去捕捉幼兒的眼神,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傾聽興趣。在故事講到關鍵的時候,可以停頓一下,并向幼兒提出疑問,讓幼兒帶著思考繼續(xù)傾聽、積極傾聽。而當個別幼兒出現(xiàn)不認真傾聽的現(xiàn)象時,教師則可輕輕地走過去撫摸他一下,示意他認真傾聽等。長期這樣持之以恒,幼兒便會逐步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是在一個活動或一朝一夕中養(yǎng)成的,它貫穿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乃至整個學習生活中,只有讓幼兒主動地聽、積極地說,其語言表達能力才會提高;而教師也應該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個性,靈活地采用藝術的教育方法。
美國語言學家保爾·蘭金則認為,人們在日常交往中,言語實踐的使用情況是: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也就是說,人們有近一半的時間在聽。在學習中,“聽、說、讀、寫”是四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聽與讀效果相似。聽和讀都是吸收知識的過程,傾聽伴隨對信息的注意、選擇、分析、理解、記憶和評價,與閱讀過程大體相同;傾聽益于說。語言能力中,會聽是一項重要的素質(zhì)。高質(zhì)量的傾聽能更快速、深入地收集對話信息,有利于語言表達;傾聽利于寫。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良好的傾聽能力,能顯著提升孩子的語料積累,習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傾聽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閱讀、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我基于多年的一線教學和家校溝通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孩子的差異更多來源于家庭。在進入小學前,孩子的傾聽能力就有了較大差異;尤其不善傾聽的孩子,通常也伴隨家庭教育的缺乏。
傾聽的誤區(qū)
家庭教育在對孩子傾聽能力培養(yǎng)的認識方面主要有幾點誤區(qū):
1.生理基礎
經(jīng)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在聽的過程可能會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等;特別是有些孩子聰明活潑,表現(xiàn)欲強烈。這其實是因為兒童的生理發(fā)育水平相比成人尚未成熟,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不平衡,導致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弱,缺乏耐心。悅納這個事實,你會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更有耐心。
2.培養(yǎng)方式
許多家長認為聽力與生俱來不需要學習,遇到孩子插嘴或不專心傾聽就訓斥、責備,對孩子大吼大叫……。
社會心理學研究揭示了訓斥、責備等消極溝通方式會導致人本能的抵觸情緒,使孩子失去傾聽的欲望和興趣,拒絕傾聽;還有一種不恰當?shù)恼J識,家長認為插話等行為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現(xiàn),任由孩子“暢所欲言”,導致孩子愈加不會傾聽。
3.榜樣示范
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家長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但生活中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4.專注力傾聽的第一步是注意,但家庭教育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例如:孩子很專注地在玩他感興趣的東西,家長卻時常打擾孩子,不時讓他們玩這個、看那個。有時候為了孩子能多吃點飯,會讓他們邊看電視或者邊玩邊吃。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容易導致注意力分散,入學后,課堂上很難專心聽講。
【語言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的傾聽習慣04-06
生活中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04-07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11-18
如何在語言文學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11-19
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11-19